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一文读懂政信类信托
阅读 1048发布日期 2019-12-24



政信类信托是基础产业类信托的一种。基础产业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部分。基础产业类信托就是指资金投资于基础产业领域的信托计划。其中,信托资金投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被称为基建类信托,其参与实体基本为地方国企或融资平台、用资项目多由国家和政府支持,由政府验收付款。因包含隐形政府信用,又被称为政信类信托。


挑选政信类信托四要素


1. 项目区域情况


政信项目首先应该考量的就是项目所在地的区域,判断一个地区的情况是否良好,除了经济水平、收入水平、财政情况外,还应该看这个地区的市场成熟度、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建议普通投资者优选经济发达区域,再选经济水平较强的一二线城市、百强市、百强县等。当然,三四线城市、非百强县也不乏优质、可靠的项目,但需要专业的研究机构严格筛选,把控风险。


2.当地政府财政


作为政信类信托的主要担保方和还款方,当地政府的财政情况非常重要。投资者可通过各地方政府、财政局、统计局官网查询各地方政府财政情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判断地方政府实力。

行政级别。总体来看,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行政级别越高,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同等条件下,东部城市总体比中西部城市实力强。

经济实力。主要可以从GDP规模、增速、人均值、支柱产业的健康程度等方面评价。GDP总量最好能达到并超过400亿元。支柱产业是不是单一、产业的健康程度也很重要。

财政收支。主要从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评价,重点关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支配收入以及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最好能达到并超过40亿元。

负债规模和渠道。主要考察地方负债规模、负债率、偿债率等指标是否处于合理区间,以及偿债高峰期的峰值和出现时点。


3.融资主体情况


融资主体是基础产业信托最重要的参与方,也是主要还款主体,其背景、资质、实力、市场关系、发展情况等都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要看融资方的背景、项目信息、企业财务信息、是否发债主体等。主要考察融资方在期限内是否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指标。这其中要重点关注融资方是否存在大肆注资土地行为,是否虚高评估价格、虚增所有者权益,是否存在低平台的资产负债率等问题。如果融资方是在公开市场发行过较大规模债券的企业,相对来说其资质较好,再融资能力强,而且因其违约成本比较高,风险较低。


其次要考察融资方银行信贷状况、信托业务状况、小型私募融资状况等。如果出现银行停止信贷,现存信托业务规模过大、主流信托公司停发新产品,存在通过小型私募机构利用有限合伙等模式进行融资等情形,则说明融资方整体负债饱和,后续融资能力较弱,应当引起足够警惕。


4.增信措施


政信类信托附带的增信措施(也叫风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质押、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及第三方连带责任担保等。

应收账款质押方面,被质押的应收账款一般为融资方承接政府项目所产生的政府欠款,目前的政信类信托产品多为此类,而债务人非政府的,也多为资质优良的企业,从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上来讲,保障力度较大。企业是债务人的,应充分考察债务企业的资产运营、盈利、偿债及发展能力等可能影响偿债能力的因素。

土地抵押方面,由于政信类信托产品的融资主体多为当地政府下属国企,因此土地储备较为丰富,用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是政信类信托常见的风控措施。要重点关注土地评估风险以及融资人无法还款时抵押土地的变现风险,要考虑到被抵押的土地所在区域经济、环境、发展前景等多方面问题。

保证担保方面,必须要求实质性担保,即担保公司的综合实力要足以覆盖项目风险。政信类信托的担保方与融资方类似,多为政府下属国企,及与融资方系关联公司等,因此也要综合考虑担保方实力背景、业务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是否是发债主体及信用评级等因素。


政信类信托优势特点


1、背靠政府的类国债信用


国债无疑是中国最安全的债项,背书是国家主权信用。而中国的城投信仰,背靠的是政府主权信用,由政府背书。城投债务在中国的体制下出现极度风险从而引发政府信用缺失是不可想象的。


2、政府平台没有主观违约意愿


政府平台是不可能存在主观违约意愿的。如果哪家平台敢延期还款,整个区域都会被拖累融资困难。有的投资人担心“借新还旧”会累积违约风险,事实上借新还旧不完全是负面的,而是缘于资金安排的错配。


3、有政府协调还款


平台一旦出问题,便会涉及到政府的切身利益,政府有动力出现协调。如果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破产了,一些国有企业违约了,那是市场出清的过程,政府没有救助的义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投债务一旦出现问题,还从未发生过政府不采取救助措施的先例。


4、历史坏账率极少


从过去10年多政信实务实践的经验来看,政府平台出现兑付问题的情况是很少的,风险敞口规模远低于银行的坏账率水平。即便在2018年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集中爆发时期,城投债风险也明显低于其他债种。少数平台违约,也能在短期内妥善解决,给投资人一个合理的赔偿及交代。


5、调节手段灵活


政府一共有4个钱袋子: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定向使用的,不能动。如果平台缺钱了,政府还有两个钱袋子,公共预算和政府基金预算,可以统筹解决平台债务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发债。当然,政府的各平台之间互帮互助,也能很好的解决平台债务问题。


6、对官员终身问责


中国实行的是地方政府债务终身问责制,官员对地方债务是要负起责任的,要求不得以政府换届、领导人员更替等理由违约毁约,违约毁约要承担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



总 结


其实做任何投资,其基本逻辑都是一致的,投资者要真正落到项目层面去考察,项目本身的盈利逻辑是否合理、未来是否有发展空间、参与各方的实力如何等等。在综合思考项目的风险及本身的风险承受后,再做出理性的投资决定,切不可依赖“刚性兑付”。当然,在投资者自身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时,也可以选择咨询专业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