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早餐
网上一个段子调侃,“知道吗?即将出生的20后看90后,就像90后看60后一样。”这句话如此真实地提醒我们:时间就是这么可怕。
甚至我们可以预见:20后与90后之间的差异,其实比90后与60后之间的差异还要大得多。
周而复始,十年弹指一挥间,一个年代再次开启。
站在20年代的起点,如果用一个词给未来十年定调,一定会是:颠覆。
颠覆世界
不久前,一位非常著名的专家曾这么评价中国过去的四十年。
“上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崛起,农产品供给和工业消费品的供给,一下子解决了物资匮乏的问题,支持了80年代经济的起飞。
上世纪90年代,我们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振兴四大支柱产业,把住房、汽车产业发展起来,把生产资料的问题也解决了。
进入21世纪的第1个10年,我们通过发行国债,拉动投资,把中国高速公路、高铁网、信息网变成了世界第一,支持了21世纪第1个10年的黄金增长期,1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5%。
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我们通过对第三产业减税,使得第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步步踩在点上,一寸一寸地向着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时点其实就在过去十年。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此前发展强劲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遭受重创。
正在传统强国舔舐伤口、疲于应对经济重创的后遗症之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迎来超车契机。
十年时间,中国占世界经济的比例提高了十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当前,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加起来,约占全世界经济的40%,“双寡头”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但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下行周期,上一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后遗症却开始越演越烈,乱局再次显现。
在世界经济的这条飘摇的大船上,全球经济体看似各自分化,实则休戚与共,下行风险叠加存量竞争,新病加老伤,能保住自己就已是不易。
但中国有句老话,乱世才能出英雄。
此时此刻,欧盟正面临新技术脱节、内部扯皮的危机;
拉美正在品尝中等收入陷阱下的崩盘苦果;
印度的高速增长正在失速下滑;
日韩正在遭遇人口结构危机和动能枯萎境地;
美国则开始慌张于内部政策空间萎缩的困局、再次意图把手伸向其他国家。
就像过去十年,我们借了金融危机的契机实现领跑。未来十年,也正是我们站稳脚跟,精炼内功,稳住当前成功格局的时候。
凭借上下统一目标的高执行力、凭借农村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凭借部分领域技术与模式创新能力的领跑,21世纪20年代,是时候颠覆世界了。
颠覆产业
20年代最难猜的是产业变迁。
4G的商用元年是2013年,在2016年的时候,4G用户的渗透率还不到三分之一,到2018年也才70%左右。
但其实就在4G用户渗透率不足三分之一的2016年,直播已经开始火了、“互联网+”开始向各行各业延伸,互联网终端开始正式向移动端转移,绑定了每个人的生活。
5G的商用元年是2019年,专业机构预计5G手机渗透率在2020年将达到2%,2022年将达30%,2024年会达到75%,比4G更快。
但真正将颠覆产业的,不是5G手机的渗透,而是带有5G属性的产品。
4G打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多种信息传播渠道,5G打通的则是人与物之间的联结。
举个例子,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都是当前很多家庭都会购入的产品,想象一下:5年后,你身边可以接触的一切产品和工具,都将拥有扫地机器人和智能音响的类似功能,并且更轻便、更智能。
中国信通院今年时预测称:2030年,5G间接拉动的GDP将增长3.6万亿元,是2008年中国全年GDP的1.25倍。
比5G商业应用更为激动人心的,是5G背后的海量数据,以及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后得到的产业范式,毫不夸张的说,今后的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必将是以创新为第一驱动、数据为第一指导。
当前大数据的发展主要采集的用户在网上留下的“印记”,贵州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正是未来数据集成模式的缩影。
5G产品普及后,每一个产品终端都是数据的传送者和接收者。
产品的使用率、使用偏好;区域的经济活动数据;行业的晴雨反映;机构的业务状态;更精准全面的用户画像、产品画像、城市画像、产业画像等等,直接指导每一个商业决策和政策决定。
站在过去,预测未来,就注定要面临知识、思维、想象力的局限性。这一个关于5G的脑洞,仅仅是20年代产业颠覆的冰山一角。
颠覆你我
每一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都烙印着时代的印记。
每一个时代的主基调,都是取决于当时的社会主要参与者——中年人群。
21世纪20年代,是90后开始步入30岁+的阶段,90后正式成为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没错90后要成为中年人了)。
90后成长于互联网诞生时代,一度遭遇社会的批评,当他们成为社会主力,社会的价值观如何改变?又将如何颠覆如今的你我?
或许,不婚族要多了、丁克族要多了;或许LGBT人群会进入大众视野;或许,工作将不再成为一辈子的事业和奋斗目标;或许当前社会眼中的另类成为平常。
或许,在家办公将随着AR设备普及变成日常;或许,房子将不再是成家立业的必需选择;或许,人的一生可以从事很多不同的职业、而不用担心稳定;或许,生活可以不是单选题而是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