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零利率、5万亿、央行买……会有超级大招吗?
阅读 1060发布日期 2020-05-09



随着“两会”临近,一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正在财经圈展开。


这将是中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关键一步,如果迈出去,稳增长、保就业将有更大空间。但或许,这也将为财政、货币政策“非常态化”打开一扇“回不来的大门”。

 

疫情后,最早提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是财政部直属事业单位。

 



4月27日,刘尚希在一场公开论坛上发布了题为“新的条件下,财政赤字货币化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发言,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财科院”的官网上。

 

其核心观点是:

 



刘尚希的建议提出后,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回应说:在非常时期央行也可直接从一级市场买入国债,只要央行的买入量不超出货币政策的目标需求,则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她同时提醒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货币化必须以货币政策目标为限才不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二是财政政策要有效率才不会伤害经济。

 

在中国,财政和货币是两个系统、两个部门。每到关键时刻,两个部门往往会通过旗下的研究机构相互喊话。

 

比如在2018年7月,央行研究研究局局长徐忠发表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大有可为”的文章,认为“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真积极”。一时间,“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耍流氓”的名言在坊间流传,并引发热议。

 



央行的喊话,最终果然改变了财政政策,一轮史上罕见的减税降费随即展开。

 

现在,疫情再次让经济走到了十字路口。财政部“如法炮制”,通过“财科所”喊话央行:5万亿特别国债,你还是买了吧!

 

不过,是零利率!嘿嘿……

 

央行会接招吗?印出5万亿基础货币,给财政部去补短板、拯救经济?

 

我的看法是:这个可以有。即便今天没有,早晚也会有。

 

但,我认为首先要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

 

因为我们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有这样两条明确规定: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一)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二)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五)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第二十九条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也就是说,中国对央行“管的比较严”,中国央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但不可以在一级市场上(直接向财政部)买国债。


但事实上,央行也基本没有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过国债,只是接受金融机构拿国债抵押,给金融机构融资。


要知道,这里面区别太大了。按照原来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是金融机构、企业、个人买,这不涉及基础货币的增加。只是拿到央行抵押的时候,才会产生增量基础货币。


如果5万亿国债都卖给央行,等于央行直接向社会投放了5万亿基础货币,按照目前6.6的货币乘数,可以衍生出最多33万亿的广义货币M2。而目前国家总的M2(3月末),也才208万亿。


那么今年年底,中国的M2同比增速会达到多少,就很难预测了。2009年四万亿的时候是同比增长27.7%,去年和前年一般维持在8.3%左右。

 

此外,如果“抗疫特别国债”要直接卖给央行,还需要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

 

如果修改,就是一个历史性突破,意味着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箱子里,多了一种核武器。



当然,美国日本欧洲央行走得更远——不仅可以直接购买国债,还可以购买跟不动产挂钩的ABS,甚至投资股市的ETF基金、企业债券。这意味着,央行不仅可以直接印钞给财政部,还可以印钞给股市、楼市、企业,甚至垃圾企业。

 

没有底线了?!是的,欧美日目前的刺激政策就是没有底线了,人家还搞了负利率呢。

 

那么,5万亿抗疫特别国债会出现零利率吗?我无法判断,也许吧,但有难度。如果让我表态,我会反对。可以低利率,不能零利率。我们走向零利率的路,最好多几个台阶,太急了容易磕碎门牙。

 

如果真出现了零利率,对市场会产生心理震撼。刘尚希说的“不会影响通胀”,就很难说了。你不能用“非零利率时代”的经验,来论证“零利率”,也很难用欧美日的经验来论证中国。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抗疫特别国债直接卖给央行,是一次重大事件,一次重大转折。如果叠加零利率,就更是。

 

今年的疫情是过去100年内所仅见,没有特殊的政策,恐怕很难过关。所以今年的“两会”特别值得期待,重大、突破性的政策肯定会有,尤其是股市和楼市,可以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