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6月2日,茅台股价在盘中创下上市新高,达到了1427.9元/股,总市值也一度逼近18000亿元,短暂超越工商银行A+H股,位居两市首位。
数据显示,从3月19日算起至今,茅台的股价在不足2个半月的时间内飙涨超过40%。茅台股价究竟有无天花板?该如何分析它的商业模式??
01
唯有茅台是to C 模式中的例外
To B的行业,有一个道理就是强者恒强;而to C 的行业则不会有强者恒强,在消费型的行业中,逆袭的特别多,动不动就逆袭。各种消费品,比如像前几年的百润、rio鸡尾酒,这些消费品都可好忽悠年轻的小孩了。
但是你要忽悠一个to B的客户,太难了。你要卖一个公交车给公交公司,可能个人去买车的时候,销售说啥大家就买了。但要去忽悠一个公交公司,它的公交司机比你车厂的人还要老练,看一下就知道你这个是不行的。
to B 的不好忽悠,一定要有真材实料才好忽悠。To C的太好忽悠了,所以才会逆袭。所以很简单,to C的就看扩张,你扩张就值得买。
2013年的时候,我买的股票就这一个特点,到现在还都是这样,我们研究员都会了,就是扩张,固定资产大幅增长,我经常会把季报拉出来看,哪些公司固定资产大幅增长的。
唯独茅台,强调一下,它的价格能涨,当然它的客户数也能上升,它人均销量也上升。我刚毕业的时候对吧,可能一年才喝一瓶茅台,等慢慢事业有成了可能1个月就能喝一瓶,等事业越做越大是不是一个礼拜就喝一瓶,能喝茅台的一般都是这样子的。人均消费量上升的,喝得起茅台的人也是上升的。
02
茅台商的特点之一:能提价
讲到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我自己通常是这样取名字的:费用里面,如果你卖的东西是归到客户管理费用里面的,那就是能力型。“能力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记不住,就是找ROA高的,强者恒强,龙头老大就行了。
比如坐火车的时候去买方便面,我们都去买康师傅,如果突然出来一个康帅傅,大家肯定不会去买。管理的意思就是帮我省精力的,只要买到这个品牌,我就放心了。
而销售费用是帮我赚钱赚面子的,所谓销售费用,其实就是拿去请客送礼的。不管to B ,还是to C都是能够帮你赚钱赚面子。
比如百度这个广告莆田系要去买,1000块钱一个关键字也要买,买了之后能够忽悠来2000块钱,那我肯定买啊。
买白酒,为什么买茅?因为我是请客的啊,我肯定把他喝倒,这个订单就拿到了。所以能够to B的就是直接帮你赚钱,to C的就是直接帮你赚面子。
如果这样讲还是比较晦涩的话呢,通俗一点讲就是,你买这个东西看谁是消费的,购买者和消费者不是一个人,比如我们买茅台,是不是希望客户多喝点自己少喝点?我们买一个广告肯定是希望别人看我,自己不看对吧?
女士如果买一个包,五万块钱买了一个,放在家里;别人不知道我买了一个包,那就别买了对吧。比如20万买了一个表,至于这个表走不走、准不准无所谓,关键是别人得知道我有一个表,如果别人不知道,这个表也是白买了。
而从品牌的角度去讲,就是外用品牌和内用品牌,就是买的东西是给别人看的给别人消费的,比如我买一个方便面肯定不会去宣传是吧,吃个麦当劳也不会当一回事儿。
有这个模式的企业或者商品,他的收入就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提价。能够提高价格,从经济学最简单的道理来讲就是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就是生产者能够把所有的消费者剩余榨取掉。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买一个广告,能赚2000,我是做广告的,我收你1000你交不交,交;1500交不交?交;1800也还得交。所以这个是无限在榨取,这个时候买啥东西,比如说五万块钱的包,成本可能就500块钱,但是买这种东西的时候你不要跟我讲成本,我的成本是500还是2000跟你没有关系的。
我说5万就是5万,你不出,别人就出了。这个就是销售费用型的。
这种模式特别的好,我们站在股东的角度嘛,我当然愿意当这种公司的股东啦。这个方便面你卖3.2我卖3.1,去当这种公司的老板不是累死了。
如果是做长期投资的,前者是在所有的商业模式中最优的,长期能够提价,也没有什么产能过剩的说法。你见过广告行业产能过剩这一说法么?大家看一下央视的广告价格,每年招标一次,如果哪年招不出去,降价了,那就真的不行了。
03
茅台的商业模式属于时间套利
这个世界赚钱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空间套利,所有做实业的就是空间套利。
矿泉水出厂价0.58元,卖我们1.5元,菜市场的鸡蛋1元一个,炒一下卖我们10块钱,汽车厂把轮胎沙发买来装上乘以一个二基本就是我们的车价。所以这个就是一个空间套利,同一种东西在不同空间里面做套利。
那另外一个就是时间套利了,时间套利就是同一种东西在时间上面有价差,但是在空间上面是没有价差的。
这个就是为什么房地产股票价格会涨会跌,这个就和汽车为什么是周期行业一个道理,房价为什么会波动,在于房子移动不了,它做不了空间套利。
不能因为说北京的房子比南京的贵,我从南京搬两栋去北京。所以房价必须波动,这个问题,股价也是一样的,我要买点茅台,我只能去上交所买,我要卖也只能去上交所卖出。
我可以在纽交所买一点中石油,但是我不能拿到中国市场来卖掉。即使是AH股有价差,我也不能做这种套利。做不了空间上的套利,只能是在时间上面的套利。所以我们A股做的是时间上面的套利。
当然,时间套利和空间套利也有一些交叉。如果你能够在空间套利的市场里面做一些时间套利,两种钱都能赚,这不是就最保险吗。就像三个指标都上升,这个总比两个指标上升靠谱吧,比一个指标靠谱吧。
开发商的房子成本3000,卖我们5000就行了,但是他卖我们5万,因为他发现在造房子的这两年过程中,房价在上涨,两种钱都赚到了就挺好。
所以就是这两种套利都能做的交叉套利,是更赚钱的。
而最苦的就是做实业的,做超市的啊,挣也挣不到多少钱,累又累的不行。对于这两种商业模式,我们都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因为市场横向竞争的原因,你不能这个鸡蛋今天卖20、明天卖30,这样涨价来实现盈利最大化,你只能今天卖一个、明天卖两个、后天卖三个。
所以不管是TO B还是TO C你要想利润最大化,落脚点就是要实现量的最大化,量的最大化这个基础上就会出现什么呢,它的行为主导模式就是HOW,怎么做,怎么跟人打交道,做实业的人呢,主要是指老板,特别善于跟人打交道。
而这个做时间套利的人呢,不用担心我最近要买一点茅台我找谁去买,我要卖我也不知道谁买走的,我不关心,我也没有必要关心。我只要琢磨的就是什么股票会涨,大盘会涨会跌,剩下的执行层面非常非常简单,交给交易员,或者自己下一单。
04
成长股大概分几个阶段
刚刚讲的是微观的,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我这里想强调一点就是成长股大概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第一个阶段叫要素投入阶段。比如广东改革开放时候,招商引资就是把钱招来了、把资本招来,后来再把湖南江西的民工招来。人有了,设备、资本有了,那工厂就可以开工了。这就叫做要素投入型。
第二阶段叫做效率投入阶段。中国现在就面临从要素投入阶段到效率驱动阶段了。
从大的经济阶段来说,日本处于效率提升阶段,没有进入创新阶段。创新阶段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创造出一个iPhone来,以前全世界都没有iPhone这个事儿,大家都来买一遍,GDP就增加了一块。
但是日本最近好多年没有造出新东西来,没发明出来。而我们根本没有到这一步,还在效率阶段,我们只是朝着效率驱动这个阶段进步。
所以要素投入第一阶段的成长股,对应这个阶段的成长股就是扩张,只要扩张就行了,这是以前的嘛,但是现在一扩张就死了,就产能过剩了。
所以现在应该大量的去找这种效率提升的股票,比如智能制造这类的,互联网也是一个效率提升的东西。还有一些创新的,比如VR、无人驾驶之类的,原来确实没有。
一个新事物出来,我们判断它到底行不行?看什么,看它跟老事物相比,两个的性价比有没有优势。如果新事物的东西比老的性价比要高,越高大家接受起来就越快。
如果没有性价比优势,大家就不太会接受。所以从这一点我不太看好电动车这个东西,因为性价比和汽油车相比不行。所有东西,尤其是To C的,当然to B的也可以,尤其是to C的,只要财政补贴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