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刚刚推出重手笔促消费政策的深圳,在2019年其消费表现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七,排在重庆、成都、武汉之后,这似乎与它的GDP第三城地位不太匹配。
近日,深圳推出一揽子促消费政策,包括:购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5G手机等智能产品,每位居民最高可获1000元补贴;定向适量增加小汽车增量调控指标,对消费者“以旧换新”购车给予一定奖励;推动建设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吸引外来消费。
政策力度可谓空前,并且,这一系列政策的执行时间一直持续到2022年底。
从全国的表现来看,消费自3月以来持续在回暖。不止是深圳,今年多个省市都在持续出台促消费政策,而政策的背后,不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分城市来看,消费回暖情况如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选取了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前十的城市,对比了它们在今年1-5月的消费表现。
尽管消费只是代表着经济生活的一个方面,但2019年全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对于个体和家庭而言,与消费息息相关的是收入水平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与预期,因此,消费回暖情况可从侧面映照出当前城市经济形势。
哪些城市表现更佳?
从1-5月的消费数据来看,消费冠军之城上海仍然显得“一枝独秀”,是唯一一个社零总额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并且,前5个月的累计降幅对比前4个月收窄了3.6个百分点。
北京则是除武汉之外,消费十强城市里消费跌幅最大的城市,同比下跌18.2%,对比前4个月也仅收窄了2.2个百分点。6月,北京曾一度出现本地疫情的反复,这或许还将一定程度影响其上半年的消费表现。
作为第4名和第5名的重庆、成都显著拉开了差距。2019年全年,重庆的社零总额比成都多出1192亿元,但今年仅前5个月,差额已经达到了1278亿元。
这或许与重庆的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有关(几乎接近成都的2倍)。在疫情影响下,很多人会选择减少享受型以及跨市消费,但必需品消费却相对难以压缩,这也导致,本地常住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市,消费形势相对更好,而平时吸引了大量周边消费人口的省会等城市受疫情的冲击更明显。
武汉毫无意外地成为跌幅最大的城市,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跌了37.9%,但这一数字比前4个月收窄了4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目前,这10座城市都曾以不同的形式发放消费券,这也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促消费方式。
7月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五五购物节”相关情况,据介绍,购物节期间各平台和商家累计发放消费券286亿元。单看5月的表现,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90.72亿元,同比增长0.6%,单月增速转正。
但消费券似乎并非“万能良药”。以另一个政府发放高额消费券的城市杭州为例,今年3月27日起,杭州开始向所有在杭人员发放总额高达16.8亿元的消费券。2019年,杭州跻身中国消费十强城市第八名,超过了南京和苏州。但今年前5个月,它的社零总额又掉到了苏州和南京之后。
汽车消费成为了左右总体消费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汽集团推出近400辆55折新能源汽车,普陀区汽车品牌大联展推出低至55折的大力度折扣。上海重点监测样本企业数据显示,5月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8.9%。
相比之下,杭州统计局披露,汽车类商品在全市社零中占比第一,5月单月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83.4亿元,增长0.3%,1-5月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17亿元,下降15.3%。
2019年中国十大消费城市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官网)
深圳为何只是“消费第七城”?
而刚刚推出重手笔促消费政策的深圳,在2019年其消费表现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七,排在重庆、成都、武汉之后,这似乎与它的GDP第三城地位不太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深圳的社零总额仅次于北上广,位居全国第四,但近年来其消费增长乏力,逐渐退至第七。
一直以来,分析人士将深圳消费表现低于其GDP表现的原因归结于它邻近香港,导致一部分消费“外流”,这个原因占了多大的比重?最近几个月,深港两地几乎中断了互通,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较好的观察期——当深圳将消费留在本地的时候,它的表现如何?
横向对比来看,前5个月,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89.51亿元,与成都十分接近,对照2019年的表现,深圳与成都全年的消费差额大约为900亿元。然而,深圳与北京、上海等城市仍然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再从增速来看,前5个月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16.5%,这一表现远不如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
这也意味着,尽管深圳最近几个月很大程度将消费者“拦截”在了本地,但其消费反弹的态势并没有因此占据很大优势,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深圳2019年仅处在消费第七城的位置,不止因为它邻近香港,还与其他更多的因素有关。
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高房价对于消费的“挤出效应”。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房价行情网《2020年上半年全国城市房价涨幅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二手房价上涨中位数2.2%左右,而深圳的二手房价相比去年年底上涨了14.37%。
尽管其他一些城市也存在高房价问题,但相比之下,深圳人口结构年轻,缺乏庞大的中产阶层,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低,这导致更多的人“为房所累”,而相应制约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