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和星私募汇
这个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带给了国家和居民很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冲击,加之国际疫情的不断恶化,倒逼我们"自力更生",从6月份火热的"地摊经济"到最近被反复提及的"内循环",我们为了全局在做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尝试。地摊经济,好理解,那么"内循环"我们该怎么理解。
官方是这么定调的,"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啥是内循环?
即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良好的循环,上游资源、中游加工、下游市场都在国内完成。
啥是外循环?
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上游资源和下游市场都在外部,中间加工环节我们来,所谓制造业大国。
总之,就是要降低对外向依赖。
掷地有声,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内循环"就是主基调,所以这一定会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那么内循环这件事,跟你投资有什么关系:
谨记房住不炒
内循环简单的说,就是中国的产品中国人自己消费。
这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有极其根本的偏差,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房地产。
房地产的核心目的,就是把居民部门的消费包装成投资,然后由政府部门拿去做真正的投资。
高房价政策,导致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持续下降,六个钱包让大量的年轻人成了月光族。
月光确实是月光,但这些钱都去还银行贷款了,真正拿出来消费的很少。
目前,能以什么手段来养成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暂且不谈,在鼓励民众大手大脚买东西之前,我们需要先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居民部门手里没有余粮,难以消费。
高房价,曾经是中国高速积累和建设的重要帮手。
如今,却成了内循环的最大障碍。
房子,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消费品,没有给那些衣服袜子和手机什么的留空间。
房价越高,涨的越好,居民部门的负债反而就越高,可以拿出来消费的钱就越少。
名义资产确实高的吓人,但全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还房贷,省吃俭用的度过每一个月,这没有意义。
以前对外靠出口赚外汇,对内靠房地产大兴基建搞投资的那一套行不通了。
当务之急,是降低居民部门的负债率,提升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
这一切都和启动楼市的目的完全相反。
经济内循环的国策下,全面打压房价是必然结果。
资本市场会被全面激活
要想内循环健康正常的运转,金融市场的发展必然是重要的一环,内循环需要金融市场的大力支持。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看,股市总市值基本与GDP是基本持平的,而像美国这样的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股市总市值达到了GDP的两倍多。而我国目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股市总市值仅仅只有GDP的70%左右,上升空间还是蛮大的。
而实现内循环也是有条件的,在目前的国际环境大趋势下,海外投资规模肯定会减少,回流的资金加上每年新增的流动性,会对国内资本市场注入更多的血液。
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去把握什么呢。小编觉得,会是科技新经济、消费医药、高端制造等方向。比如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免税概念就是一个典型,它炒的就是国内消费升级预期,而高端制造和科技方向,则是从高新技术层面力争去减少对国外的依赖。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基本的衣食住行有没有消费升级的潜力?教育医疗、影视娱乐、休闲旅游可不可能出现新的产业刺激机会?
对于以上这些长期趋势,想必大家已经在心中了然了。而如何正确的参与股市,享受股市的红利,在前面的文章中也已经说过了,大家可以回看。简而言之,投资者自己可以小额参与,或者选择公募基金,如果有更大的投资实力,建议选择合规的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