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乍一看这个来源可能有些奇特,但事实上一个家庭里需要面临许多角色,比如谁来做饭,谁来扫地,谁挣钱。映射到社会中去,谁来生产粮食,谁建设楼房,谁来编写电脑软件,这便是经济学一直在研究的对象,如何生产资源及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
首先介绍第一个概念,稀缺性。它的定义是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够生产人们所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这个很好理解,人类社会需要,但又可以不付出任何东西就可以得到的,也就只有空气而已。除了空气以外,我们需要的所有资源都是稀缺的,鱼子酱与土豆是稀缺的,法拉利跑车与公共汽车也是稀缺的。
这就意味着有的人可以吃鱼子酱,而有的人只能吃土豆,有的人可以潇洒的开着法拉利,而有灯只能坐公交车,这就是稀缺性。而稀缺性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去有效的配置和使用资源才能。每一份稀缺的资源都得到了其利益最大化的使用。今天我们先介绍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贯穿整个经济学的始终,技术,其原理也是其脉络,它奠定了整个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及其衍生的思考原理。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他可以选择学习专业课或者学习选修课,但不论他选择选哪一门课,他都要放弃原本可以用来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
而对于社会本身,也存在其需要取舍的地方。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概念。效率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使社会中得到利益平均分配给社会的每个成员。涉及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如果国家不进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就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自由竞争,自然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如果国家对社会资金过度的分配,强行将所有人的收入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那么必然就会导致原本辛勤工作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从而打击生产的积极性。所以不论从个人还是社会生活,都面临着无数的问题,需要权衡取舍。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这里介绍一个概念,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一种需要的东西而放弃的成本。
这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上大学的成本是什么?是不是把学费、书籍、住宿和伙食费加起来呢?
实际上并不是的,因为一个人即使不上大学,他也要找地方睡觉和吃饭。
但一个人上了大学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的事物中,这就意味着这个人不能在他大学的这几年去工作挣钱,积累工作经验,放弃掉的去工作的机会,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再介绍一个概念,理性人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在可用的机会为既定的条件下,总是系统而有目的的,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他的目标。这是微观经济学经常用到的词。
工厂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工人数量,如果工人少了,就会有厂房和机器闲置的现象,白白浪费了资源。而如果工人太多,厂房里人挤人,每个工人的效率就下降了。虽然最后产出的商品的总数可能增加,但是却可能导致额外支出增加的。收入抵不上额外增加的工资,造成总收益的降低。经济学中便是假设理性人会在现有条件上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
另一个概念叫边际变动,表示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的调整。比如去食堂,你吃一个包子就能吃饱,而且你花一块钱买了一个包子,这个时候食堂阿姨叫住了你,跟你说,再多买一个包子只收你五毛钱。
这时候你就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花了这五毛钱,和这额外的一个包子的价值是不对等的。虽然你花了很便宜的钱买了一个新的包子,但这跟你原来的第一个包子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如果食堂只有包子可以选的话,第一个包子是解饿的,可能卖两到三块,你也会买。可是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可以吃饱的包子了,如果买新包子的话,只考虑自己这顿饭的情况,就意味着你可能吃的太撑。所以五毛钱和第二个包子就是你此时计划的边际变动原理。
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比如说当苹果价格上涨的时候,人们会决定少吃一些苹果,而果农则会雇佣更多的工人去采摘更多的苹果,趁着高价到市场上去卖,这是人们对外界的激励而做出的行为。所以这个例子中苹果的价格上涨就是激励。
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不是体育竞赛,总是一方赢或者一方输,贸易带来的结果总会是双方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在人类还在狩猎时期,一个人有一个制造弓箭的绝活,他做出的弓箭比别人做出的更好用,于是他用自己做的弓箭去换取别人打的猎物,后来他发现换他弓箭的人越来越多,他做弓箭就可以得到比自己打猎更多的食物。出于自己的利益,他就会专门只制造弓箭。
同样的也会有人发现自己适合做武器,适合搭建房屋,适合做毛皮衣服。于是社会中的人们就产生了分工,而贸易就维持了分工,保持长久的稳定。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这里要牵扯到的一个概念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许多企业家。在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上进行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在市场经济的理论下,价格会自发的调整,所以单个买者和卖者达到某种平衡,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效果
这里要牵扯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产权,它是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如果农民的谷物总是会被人偷走,他就不会种植庄稼。如果顾客可以吃完饭离开而不付钱,那么餐馆就不愿意提供餐饮。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政府来保证每个人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第二个概念是市场失灵,它是指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它的两个原因分别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比如当一家工厂在生产时污染了附近环境的时候,市场本身是不能将这种成本考虑在其内的。
第二个概念是市场势力,它是指单个人或某公司对市场价格有显著的影响,或者说不适当的影响能力。假设一个镇子只有一口井,这口井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那么这户人家就可以对所有来这里打水的人随意收费并随意定价。这就是市场势力,市场势力和外部性同时会造成市场失灵的结果。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这里要介绍的概念就是生产率,生产率是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2011年美国人的平均收入为四万八千美元,而墨西哥人均收入为九千美元。这就意味着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的电视、汽车、食品,这也是源于美国较高的生产率,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用于贸易和消费。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这里要介绍的概念就是大家熟知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当一国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就会导致货币本身不值钱,也就会导致购买同样的商品需要花费更多的货币。
1921年1月,德国的一份日报的价格是零点三马克。但是到了1922年11月不到两年的时间,此时购买一份日报的价格却达到了七千马克,这就是通货膨胀导致的结果。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这里要介绍的概念就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国家如果加大货币的发行,小幅的促进通货膨胀,就会使得人们更愿意购买商品而不是存钱,由此会增加商品的需求。货币量的增加也会使得企业更容易见到金钱,稳固现金流。
企业对物价的敏感程度高于工人,在借钱容易和商品价格上升的双重影响下,企业就会更愿意扩大生产,从而雇佣更多的工人。所以从短期来看,增加货币引起通货膨胀,可以降低失业率。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总统大选前都会想办法放水降低失业率的原因。
但其后果便是工人从通货膨胀中反应过来后,会提高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比如前一年物价涨了百分之十,工人就可能要求企业以后每年工资也要涨百分之十。这时政府只有积极提高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才能满足工人的预期。一旦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率,就可能导致企业减少雇佣的工人,从而增加失业率。这种方法简单来说,会将将来的就业率以通货膨胀率为代价转换到今天来。用这种方法会暂时提高现在的就业率,但很快也会以将来的失业率为代价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