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热点:从新经济500强企业看三大发展趋势
2020年11月28日,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联合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商务厅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发布会”在杭州市举办。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在发布会上发布了“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及分析报告。
1.民营企业商业模式灵活
民营企业在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经济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为426家,占比85%;国有企业数量为74家,占比15%。民营新经济企业具有很高的发展质量,在榜单排在前10名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达到8家。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占比超过一半,而民营企业为235家,占比不足50%。与之相比,新经济500强中民营企业占比更高(数据来源:中国企业评价协会)。
图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
2. 重点行业和城市优势明显
从行业分类上看,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达51.2%,其次是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新型生活服务活动企业,占比分别为15.6%和14.0%。其他行业领域分布中,现代生产服务活动占比为7.0%,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业占比为4.0%,新型能源活动与现代综合管理活动占比均为2.8%左右,节能环保活动与现代农林牧渔业占比较低,分别为1.8%与0.8%(数据来源:中国企业评价协会)。
从地区上看,东部地区500强企业数量达到435家,占到总数的87.0%,而中部地区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分别为33家和24家,占比分别为6.6%和4.8%,东北部地区企业数量最少,仅有8家,占1.6%。从城市分布上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4个城市新经济企业500强数量高达278家,占比超过50%,反映出新经济企业极高的城市集中度特征(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图2:新经济500强企业地区分布
3.高增长与头部效应并存
新经济500强企业营收年增速普遍持续增长,增速平均值为79.6%。分行业领域来看,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与先进制造业占据第一梯队,营收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105.8%和99.3%。节能环保活动与现代综合管理活动组成第二梯队,营收年平均增速均超过70%,均为76%左右。第三梯队为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与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营收年平均增速超过30%,分别为42.4%、40.6%与32.2%。现代农林牧渔业与新型能源活动营收增长较低,分别为17.9%和13.4%(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图3:新经济500强企业各行业领域平均营收增速
另外,通过市(估)值计算,入榜企业显示出极高的头部集中度,企业间市(估)值差距明显。在几大头部企业之后,企业市(估)值急剧衰减。榜单中,前3名企业总市(估)值占入榜企业总市(估)值的26.2%,前10名占入榜企业总市(估)值35.1%,前50名占入榜企业总市(估)值57.7%(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新经济头部企业很多都是平台类企业,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和互补关系。平台发展降低了用户信息获取成本,扩大了市场,更多的消费者使用两个或多个平台。因此,多平台竞争和市场生态位分化,有助于使行业由竞争走向竞合。
二、城市发展:不止GDP,多维度解析25大城市综合实力
近日,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发布了《“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政治、金融、科技、交通、贸易、教育、文化、医疗、交通、信息、对外交往等10个维度,为中国内地各大城市进行综合评估。
图4: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
1.国家金融中心:沪京深遥遥领先,广州领跑第二梯队
一个城市能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离不开这四大要素:世界一流的交易所、资本自由兑换、国际化的法治环境以及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就此而言,上海可以说是内地最接近国际金融中心的城市。上海不仅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交易所,而且囊括货币、债券、股票、外汇、期货、黄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在内的各类市场,唯一的短板是资本自由兑换。一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上海未必不能与作为国际第一阵营的“纽伦港”形成一争之力。深圳虽然拥有深交所,但北京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金融决策中心,众多金融货币监管机构和国有银行总部集聚于此,且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超过17%,领先于一般城市。
虽然榜单将北京、深圳、广州乃至天津、南京、杭州都列为重要中心,但事实上,北京、深圳的领先优势极其明显,广州与天津、杭州等只能位列第二梯队。
图5: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GFCI)排行
2. 国家科技中心:北上广武深领先,杭州合肥上榜
在未来的城市、国家竞争中,科技实力的重要性甚至大于金融、贸易,谁掌握了核心科技,谁拥有相当的科技产业,谁才能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里突围。根据报告,北京是唯一的国家科技中心,上海、广州、武汉、深圳为重要科技中心,杭州、重庆、西安、成都、南京、天津、合肥等为潜在科技中心。
3.国家教育中心:教育实力与GDP排行出现明显偏离
北京作为国家教育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而GDP第3城的深圳、第5城的重庆、第6城的苏州全部名落孙山。相反,南京、西安、武汉反超广州,成都、长沙则超越深圳、苏州、重庆等经济强市,跻身“国家潜在重要教育中心”之列。
图6:本科院校数量排名
4. 国家医疗中心:北上广遥遥领先
医疗实力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日益受到关注。根据报告,北京是“国家医疗中心”,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南京、成都等地位居“国家重要医疗中心”,深圳、苏州、青岛、宁波、大连等经济强市均未入榜。
根据复旦大学医学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医院百强排行榜”,在百强医院中,北京21所、上海18所、广州9所,三个一线城市占据“半壁江山”,诠释了一线城市的底蕴所在。西安、武汉、杭州、重庆各有5所医院上榜,南京、成都4所,济南、天津、长沙、沈阳都是3所,这些均为大区中心,且又是教育强市,医疗实力随之而抬升。
三、投资视角:新富人群投资偏好发生了什么转变?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金融服务机构嘉信理财共同发布了2020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中国新富人群的财富健康依然呈现向好态势。众多新富人群逐步意识到财务规划和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性,并积极着手制定财务规划,优化资产配置,对各类投资顾问服务的青睐度显著提升。
1.疫情促使新富人群重视财务规划和多元化投资
本次调研共访问了4300余名年收入在12.5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可投资资产在700万元以下的新富人群,覆盖中国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大连、厦门、重庆、武汉、南通、石家庄、中山、昆明及襄阳等十五座城市。根据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得分为69.73,较2019年小幅上升,创四年来新高。相较于2019年,具备财务规划的新富人群增长了8.8%。将风险评估和时间表纳入财务规划的人群也分别上涨了8.5%和5.6%。
图7: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
在资产配置上,新富人群的偏好逐步从投资房地产转向持有现金或低风险的金融产品。新冠疫情爆发后,出现这一转变的受访者占比高达49.6%,多数受访者认为投资理财产品能够获得更稳定的回报。由此,持有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新富人群占比较2019年下降了28.7%(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
2.新富人群资产管理显现脆弱性,对专业金融平台需求提升
尽管新富人群仍对其财富健康充满信心,但资产管理状况可能面临问题。高达21.3%的受访者称自己在过去六个月中曾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数据来源:新浪财经)。新富人群仍需市场为其提供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更专注于自己的财务目标。
各新富人群对投资顾问服务的信任度均有所提升。同时,新富投资者也提升了对各类数字金融平台的使用率。最受青睐的三大投资渠道——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互联网金融投资平台——均属于数字金融平台。中国智能投顾的发展在世界上都较为领先,数字化理财服务普及率也较高。财富管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财富管理市场也正快速步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全面智能化时代。总体而言,中国新富人群对各类专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全面提升,这对于能够同时提供线下顾问和线上服务的金融机构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市场机遇。
四、区域经济:今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贡献几何?
伴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相比于内陆地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1. 两大经济建设主力区域
在我国的城市群当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其他城市群优势较为明显。2019年,长三角GDP总量为23.72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99.08万亿元)的23.9%;珠三角GDP总量8.69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8.7%(数据来源:腾讯财经)。两大经济区GDP之和占全国GDP总量的32.6%,接近三分之一。显而易见,长三角和珠三角代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最高水平。今年疫情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增速下滑确实是正常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相关数据,前三季度我国的GDP增速达到0.7%,那么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各自的贡献如何呢(数据来源:Wind)?
2.长三角(三省一市)
长三角由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以及上海一个直辖市组成。目前全国各省已经公布前三季度GDP数据,其中江苏GDP7.3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二;浙江GDP4.5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四;安徽GDP2.76万亿元,排名全国第十;上海GDP2.7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11。前三季度长三角经济区GDP总量17.45万亿元(数据来源:各省统计局官网)。按照2019年底各省公布数据,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口数量分别为:江苏8070万人、浙江5850万人、安徽6365.9万人、上海2428.14万人,人口总量为2.27亿人。按此人口计算,前三季度长三角经济区人均GDP约为7.68万元。
3. 珠三角(九市)
珠三角经济区的辐射相对较小,主要是有广东省内的9个市组成的,前三季度珠三角的GDP总量为63304.9亿元,其中最高的是深圳,达到了19786.98亿元,其次是广州市,达到了17475.86亿元,这两个城市的GDP成功突破了1万亿。珠三角经济区的人口总数达到了6028.18万人,人均GDP为10.5万元(数据来源:统计局官网)。
图8:2020前三季度珠三角各市GDP情况
4.百强新城区聚集,引领未来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全国百强新城区竞争力报告,这是继去年首次发布全国百强新城区报告后的跟踪研究。2020全国百强新城区, 长三角、珠三角占据十强全部名额。
2020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区(新城):江苏和广东新城区发展优势明显,西部地区新城区发展滞后。江苏全国新城竞争力指数百强数量最多,达到19个,广东次之,达到18个,其次是重庆,有13个,湖北、上海和浙江数目相同,都有7个(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图9:全国新城区竞争力指数百强省域分布
长三角和珠三角个地区的代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最高水平,未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还将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