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公司的成长性是投资重要的一环,能投资一个业绩不断成长的公司,享受由此带来的超高回报率,是每个投资人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成长性也是安全边际的一部分,一个公司只要在成长,即使股价不涨,估值也会不断下移,安全性会越来越高,你更能保持淡定的心态长期持有。
那么如何分析一家公司的成长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行业在快速发展。
就是公司所在的行业是朝阳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有没有发展前景不是靠感觉。比如一个新的行业给人感觉好像很有发展前景,老行业就感觉前景有限。再比如规模小的行业给人感觉有很大发展空间,规模大的行业感觉发展空间不足。但实际情况不一定是这样,而是看市场需求。资本无孔不入,只要有人需要,就有市场,就会有资本进去填补这个市场。一个新的需求出现了,但有可能这只是个小需求,不一定有很大的空间。而有些行业,比如保险,也谈不上新行业,发展很多年了,规模也不可谓不大,但从需求上来说,也许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其实了解一个行业有没有潜力的方法,往往不是去做市场分析,研究资料,而是去基层走市场,去和消费者沟通聊天,去分析和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思考总结的人,你在消费者那里得到的答案才是最有价值和力量的。这也是我以后重点要走的一个方向,这些年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天天在家里看书,看财务,还是不够接地气,总感觉离本质还差点什么?后来我明白了,要去走市场。一个公司的产品有没有潜力,有没有竞争力,渠道做的如何,消费者对产品是一个什么印象,这些东西不在书本上,更不在股吧里,而是在民间,在大街小巷里。
2,行业集中度能提高,公司能提高市场份额。
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给公司带来很多好处,不仅仅是规模的成长,更是利润的高质量成长,行业格局会变得越来越好,利润会变得很丰厚。其实格力电器最近十多年的成长更多的是这个原因,当然行业规模也在成长,但行业成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格力成长的速度。空调由以前的群雄逐鹿变为格力美的海尔三巨头垄断的格局,那种价格白刃战不再发生,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利润率也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行业格局,量和质都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会集中,都是大者通吃。比如吃饭穿衣都是超级大的行业,但是没有产生巨头行业,因为这种行业无法集中。消费者有各种菜式口味,各种穿衣风格,一个五星级餐厅能赚钱,一个小吃摊照样能赚钱,不可能有一个公司能通吃所有。即使有规模很大的企业,往往也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的很好,形成品牌,比如某些高端服装品牌,他们也只能赢得喜欢他们这个风格的客户。或者通过好的模式成长起来,比如麦当劳,但我们也不会天天吃麦当劳。
空调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最多是外观和性能有所区别,所以少数企业甚至一个企业就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而吃的穿的就不同,没有一个企业能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而且在不断变化,所以这种行业无法集中。即使是某品牌服装,或麦当劳,海底捞,也是把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了,来满足某一类客户的某一类需求。
其实大部分行业或产品是做不出差异化的,即使是一个新行业,即使以后能发展很大,也是有无数企业在竞争,而且做不出差异化意味着你很难和对手拉开差距,很难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这样的行业,即使是朝阳行业,又如何?不一定有投资价值。
3,公司能压缩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率。
在第二点中,我提到了格力电器因为行业集中度而成长,其实格力成长的原因还有这第三点。规模优势会让一个企业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特别是快速成长中的企业,大规模采购会降低边际成本,同时研发和广告销售等费用也会因为销售的扩大而摊薄。但并不是所有公司规模大了都有优势,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是第三点无法让公司的成长一直持续,到了一定的水平,对成长就没什么作用了。倒是这一点经常被我用来评价管理层的经营水平,一个管理松散的公司,如果大幅提升管理能力,公司变得非常高效,即使规模没有扩大,销售也没有增加,利润也会大幅增长,只是无法一直增长。但这样的管理层会给股东多赚太多的钱,本来一个公司年赚5亿,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之后,也许年赚10亿,那十年多赚多少钱?而且这样的管理会给公司带来竞争力,产品更好,利润更厚,护城河变得更宽。
4,公司产品有提价权。
这也是公司成长的方式之一,而且是最有质量,最不需要投入的成长。产品提价,不需要扩大投资,不需要增加成本,收入就增加了,而且增加的收入大部分是利润,这多好的事情。但是这种公司的产品往往是那种在消费者心中无法取代,很难找到替代品的产品,所以这样的公司极少。
大部分公司是没有提价能力的,竞争激烈,对手众多,你的产品又没什么差异化,一提价,客户马上走了,因为能取代你的产品太多了。其实这样的公司价值是在慢慢流失的,因为成本在涨价,员工工资也在不断上涨,你的利润不断压缩。但是商业法则就是只要这个行业有需求,就不会让其消失,所以这种公司只能维持极其微薄的利润好让其活下去,但是赚不到大钱。
而能提价的公司,当下游成本和公司管理各种成本费用随着通货膨胀的增长,它可以相应的提价,得以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如果产品竞争力非常强,提价幅度会高于通货膨胀,这样公司啥都不用投入,也不用付出,利润也会保持成长,而且可持续性很强。巴菲特非常喜欢这样的公司,称其为特许经营权的梦幻生意。因为这种生意一定具有超强的护城河,要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强的提价能力。
5,公司开发新的产品,或进入新的领域。
极少有公司一直只做一个产品,一般都会开发新的产品,因为一个公司把一个产品做成功了,经验,研发,管理,品牌,渠道,资金等等都有了积累。这时候开发相关新产品,可以共用这些资源,成功的概率就很大,也比较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最终能不能成功,更多的是看消费者这一层)。比如公牛,本来是做插板的,并且在消费者心中已经树立了安全可靠的形象,因为插座涉及电,而且我们经常用手去接触,所以消费者很重视安全,愿意为了安全付更多的钱。那么后来公牛又推出墙壁上的插座开关这些新产品,我觉得这就很好,因为这个消费者心里和插板的关联度很强,消费者会不自觉的认为公牛的墙壁插座开关质量也很好,也很安全,这样新产品就比较容易成功。
如果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无法共用以前的经验,技术,品牌等资源,消费者心理也和以前的产品形象联想不到一块去。相当于从零开始,也不是说无法成功,公司之前的老产品不也是从零开始的吗!只是这个难度就大得多了。如果进入一个新领域,和之前的老本行完全不搭边,那难度就更大了,和重新开一个公司没什么区别。
6,行业进入成熟期,公司随着宏观经济的缓慢成长而成长。
很多巨头企业,大蓝筹,看起来似乎好像很大了,行业也很成熟了,似乎没什么成长性了,实际上不一定如此。其实我们很难判断一个行业是否进入成熟期了,用规模去判断只是刻舟求剑。现在这些巨头企业十年前往往就已经是巨头了,那时候我们也觉得进入成熟期了,不过十年来他们依然继续成长,而且有些成长速度还挺快。比如格力空调十年前就喊天花板了,现在还在喊天花板。你用什么标准判断行业成熟了呢?难道公司或行业最近一两年增长乏力了就天花板了吗?这没有逻辑,因为成长并非直线发展,是有波动的,也许现在的下落反而为后面的继续成长蓄力呢!
就好像巴菲特投资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大型公司,甚至巨型公司,但是依然不妨碍这些公司后面继续成长几十倍。因为他投资的公司竞争力很强,而且市场需求一直都在,更关键的是这个时代在发展。20年前没人能预计到中国现在发展这么快,这么大。20年后中国是什么规模呢?我们也不一定想得到。现在你看起来规模很大,觉得是成熟的行业或公司,也许20年后回头一看,当年就是个娃娃。
虽然成长性对投资来说很重要,但成长性是最难判断的。过于看重成长性,追求成长性,很容易走偏。因为成长这两个字极具诱惑性,让你很容易去追逐那些概念公司,蓝图公司,假大空公司,总感觉这些公司未来很有潜力,很有爆发力,让你被他们的商业伟大愿景,创始人的煽动性演讲,战略看起来很宏大的PPT所诱惑,走向投机的道路,其实大部分人会高估这些公司的成长性。
而有些非常有竞争力的公司,管理优秀,做事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又不炒作。看起来总是一个贤妻良母的风格,却感觉不够风骚性感,没有想象力。其实大部分人会低估这种公司的成长性。
我也很重视成长性,但我更重视公司的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没有竞争力和好的文化,成长就像一座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坍塌。所谓的看长远,并非能看到企业长远以后是什么样子,并非能看到企业以后能赚多少钱。而是能看到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能让其长远的强大下去,其市场需求和公司特质能让其以后比现在赚钱能力更强,至于未来能赚多少,只是一个预估,而且我们对这个预估尽量要保守。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长期持有这些公司,享受其后面的成长。而且据我的经验,最后得到的往往会超出我之前的预期。
心系成长,就如种子心向阳光,然而只有细心耕作,耐心浇水施肥,种子往下扎根越深,往上才能成长的更高大。否则可能会揠苗助长,虽满怀收获的期待,最终难免一无所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