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导读: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福建、湖北、四川、湖南和河北是工业增加值最大的10个省份。其中,江苏与广东差距在缩小,浙江有望超越山东。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入推进,工业生产呈现稳中有升、总体向好态势,产品增长面持续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升至年内新高,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增速加快,原材料行业稳定增长,工业品出口大幅上升。
那么哪些省份是工业大省呢?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各省份工业增加值数据梳理统计发现,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福建、湖北、四川、湖南和河北是工业增加值最大的10个省份。其中,江苏与广东差距在缩小,浙江有望超越山东,福建一省则超越了东三省之和。
粤苏差距缩小,浙江有望赶超山东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增加值前五的省份,与GDP前五的省份刚好一致。可见工业是决定经济大省地位的压舱石。其中,前四名的省份工业增加值都超过了2万亿元。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以39398亿元的工业增加值位居榜首。广东工业行业门类齐全,大类行业基本实现全覆盖,产品种类丰富,部分产品产量在全国市场的份额较大。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广东生产彩色电视机10422.3万台,占全国比重的54.86%;手机70502.84万部,占全国的41.57%;汽车311.97万辆,占全国的12.15%。
广东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广东的工业经济发展中,产业链十分完善,珠三角的工业非常注重上下游配套,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专。珠三角整个城市群中,虽然有一些同质竞争,但是相互之间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分工协作在不断强化。
这种产业链发展模式也跟广东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关。彭澎说,广东目前要参与到双循环中去,要面对内销市场的竞争,也需要做一些调整。
第二经济大省江苏以37825.32亿元的工业增加值位居第二。与广东相似,江苏的工业制造业也是深度面向全球市场的。改革开放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外向型产业快速发展,紧邻上海的苏州通过与上海分工合作,工业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并发展成为全国工业产值最大的城市。
从发展态势来看,近年来江苏与广东的工业增加值差距在变小。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工业增加值领先江苏2181亿元,到2019年这一差距缩小到1546亿元。
曾经与粤苏并驾齐驱的山东位居第三,但目前工业增加值与粤苏之间已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的工业增加值为22985.13亿元,比广东少16413亿元,相当于第六名福建的工业增加值;此外,山东也比江苏低了14840亿元。
与前两强差距拉大的同时,山东领先第四名浙江的优势也已经微乎其微。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的工业增加值仅比浙江多了145亿元,未来很有可能被浙江超越。
从山东工业发展的特点来看,“大象经济”是一大特色,超大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且很多大企业都是从头做到尾,缺乏产业链的分工和细化,因此影响了工业的转型升级。
从山东的产业结构来看,其主营业务收入排前列的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山东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包括煤、钢等重化工业突出,新兴产业与广东江浙差距很大。
福建超过东三省之和
福建的工业增加值位居第六,达16170亿元。这个人口不到4000万的省份,工业增加值不仅超过了西部第一经济大省四川和中部重工业基础非常不错的湖北,甚至比东北三省之和还多了1300多亿元。
丁长发说,计划经济时代,福建由于地处海防前线,重工业、大项目布局相当少,而改革开放后,轻工业快速崛起,纺织鞋帽等轻工业十分突出,这几年轻纺工业的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等方面做得不错。同时,福建充分利用了良好的港口资源,在湄洲湾、古雷半岛、宁德等地大力发展临港型重化产业,如炼化、钢铁等。
相比之下,东北的工业以能源重化产业为主,近年来下行压力较大。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福建这样的东南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率先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部分。同时,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环节,因此福建的工业制造业发展特别快。相比之下,东北地区没有完全融入全球产业链,计划经济时代的特色仍很明显,市场主要面向国内,生产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这些年整个东三省的制造业,和东南沿海蓬勃发展的态势差距很大。
另一方面,在国际竞争中,这些年东北的原材料基础工业衰退,一些普通地级市受到的冲击更大。尤其东北不少地级市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城市,比如鞍山的钢铁、抚顺的煤炭、吉林的化学工业等,由于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城市功能,一旦某一个产业出现衰退,整个城市的经济就丧失了发展活力。
衣保中说,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东北的工业发展也会迎来新机遇。在国内大循环下,东南沿海与东北的产业联系会更加密切,加上东南沿海与东北的对口合作,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机遇也会更多。
西藏贵州福建增速位居前三
从2010年以来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来看,增速最快的10个省份分别是西藏、贵州、福建、湖北、安徽、陕西、江西、云南、宁夏和江苏。总体上以中西部省份为主,南方省份居多,且前八名的省份增幅都超过了100%。
贵州的工业增加值自2010年来增长了199.69%,位居第二,同时贵州也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这也与工业化快速推进有关。
2010年10月26日,贵州召开史上第一次工业发展大会,推出“工业强省”战略。
同年12月26日,108家央企投资贵州47个项目,总投资达2929亿元。有了央企的推动,贵州的投资驶上了快车道。
与此同时,贵州的特色工业也快速发展。根据遵义市统计局的分析,近年来,中国白酒经过深度调整,逐步走出低谷,迎来上升期,遵义市白酒产业也因此获得了快速发展,对全省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全省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遵义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工业总量的七成都是以茅台为代表的酱香酒的贡献。
另外几个长江中上游省份的工业增幅也都比较高,其中湖北和安徽分列四、五位,江西和云南分列七、八位。
丁长发说,这些地方工业增长快主要在于劳动力、土地、水资源等都比较丰富,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也都比较方便。2008年以后,东部沿海的土地、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有相当多产业转移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根据安徽省合作办的数据,今年前10月,在皖投资资金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实际到位资金9103.2亿元,同比增长16.9%,占全省比重78.4%。其中,北京、浙江两省市在皖投资增幅较大,分别为36.5%和25.4%。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121个,实际到位资金6137.1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省比重52.8%,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