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过岁终,众感缠心。回顾这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等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信托行业收益率降低,风险事件增多。与此同时,监管依旧很严,在去通道、降融额、防风险、谋转型,信托公司边调整业务,边推进转型,继续向回归本源迈进。
展望2021年,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信托行业的依然是找准业务转型的落角点。机遇和困难并存,一是非标压降和产品净值化依然很难。二资产证券化和股权投资业务等新业务发展,又是难得的机遇。在行业整顿之计,阿信带大家回顾一下今年信托行业的那些起起伏伏。
一、信托行业体系制度逐步完善中
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在前不久召开的2020年信托业年会上有提及。《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银保监会层面已经批完,后续人民银行上会后会联合印发,时间应该会很快。他还透露,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协调推动《信托法》修订和《信托公司条例》制定工作,筑牢行业法律制度基础。
二、压降继续 信托公司主动谋转
3月中旬,各地银保监局向辖区信托公司传达2020年信托监管要求,其中关键一点是持续整治影子银行乱象,要坚决清理非标资金池,持续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此后监管部门又多次提及坚持“去通道”,严控地产信托规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巩固信托业乱象治理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业务模式变革。
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行业管理信托资产规模同比下降5.16%,为20.86万亿元。发展模式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投向实体经济的信托资金占比超60%,信托公司在有效落实去通道、压缩融资类业务的同时,在积极谋求转型。
三、非标转标已成转型共识
《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五十。在监管部门不断压降融资信托额度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标品信托业务已成为信托公司的共识。
非标转标已成信托公司展业方向,多家信托公司已上架净值化产品,TOF产品就是其中之一。有人非议,说信托公司的投研能务不足,想做大类资产配置,直接跟券商和基金合作,或许是一个捷径,毕竟团队的搭建,非一日之功。
四、信托公司增资仍在继续
在转型的浪潮中,为满足资本监管的要求及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信托公司增资扩股仍在继续。据本报不完全统计,今年共9家信托公司增资,增资额共计204.27亿元。另有多家信托公司增资获批或有意引入战略投资者。华信信托发布了《关于征集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拟引入单一或多家战略投资者。另外,山西信托发布《关于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有实力的投资者,加快转型发展。资本实力与业务规模的挂钩,使增资扩股成为适应监管新规的最直接方法。
五、深入实践信托文化
2019年信托业年会以“弘扬信托文化、强化合规建设”的年会主题,强调了弘扬信托文化在信托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此后,多家信托公司把信托文化的理念,融入到了各自的发展过程。
在2020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黄洪发表讲话称,信托文化是一个总括性概念,信托法律关系所包含的各利益主体以及各环节流程,都具有各自的子文化。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三个文化,即委托人文化、受托人文化和合规文化。抓住这三个子文化的建设,就抓住了信托文化建设的牛鼻子,并能够带动其他子文化的建设,整体信托文化的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六、当前信托行业总体风险可控
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在接受某报采访时表示,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疫情蔓延冲击和坚定推动转型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个别信托公司前期积累的风险爆发,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但这类信托公司仍属少数,属于单体机构个案风险,不会影响整个信托业的稳健发展态势,当前信托行业风险整体可控。银保监会坚持市场乱象标本兼治,坚持风险防控稳中有进,坚持转型发展常抓不懈,积极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通道业务持续压降。二是房地产信托乱象得到有效治理。三是融资类业务进一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