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信托转型的必然性
阅读 1008发布日期 2021-01-04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注定了2020年的不平凡。而对于万千信托从业者来说,史无前例的复杂形势与超强监管让这个年份更加刻骨铭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2020年6月份以后,信托市场几乎很难找到市政项目的踪迹。2020年5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资金信托新规(征求意见稿)》,该规定了明确了资金信托业务和资金信托概念,也加快了信托步入转型的速度。


资金信托业务、资金信托的区别?


资金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投资者的意愿,以信托财产保值增值为主要信托服务内容,将投资者交付的资金进行管理、运用、处分的信托业务活动。


资金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投资者以其合法所有的资金设立信托,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运用或者处分,按照实际投资收益情况支付信托利益,到期分配剩余信托财产的资产管理产品。


《资金信托新规》对信托公司非标业务的影响


首次引入非标准化债权业务比例限制:“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三十;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五十。”


目前非标准化债权是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幅压缩资金信托中的该类业务新增规模和产品数量。


其次是强调了必须履行合格投资者确定程序,有效识别投资者身份,充分了解投资者的资金来源、个人及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等情况,采取必要手段进行核查验证,审查投资者是否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合格投资者标准,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并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对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信托转型是必然趋势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和监管继续从严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被调控,地方政府也在逐步压降非标渠道融资额度,信托公司融资类业务大幅压缩, 信托转型是必然趋势,已成为行业、监管层的共识,信托公司不能沿用以前靠吃利差盈利的非标准化债权模式了,而是向力推本源业务、标准化业务回归转型。具体的转型路径选择,取决于每家信托公司的禀赋和历史传统优势。


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业务


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银行主业是存贷款业务,属于表内业务,银行主要承担信用风险。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则是表外业务,资管新规明确银行理财属于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市场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市场。在加强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的要求下,银行将成立资管子公司进行专门运作资管产品,分离业务,隔离风险。


信托——属于典型的资产管理业务,但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过去几年信托贷款发挥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的功能,融资类信托成为信托主业,这是与中国经济和信托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信托监管上,除了关注信托公司履行受托职责外,也实行净资本监管,对于不同类型信托业务设置不同的风险系数。但由于信托公司开展的信托贷款不等于银行贷款,因此资本占用较低。资管新规以来,银保监会要求信托回归受托人定位,鼓励开展投资类和服务类信托业务,发展为真正的资产管理机构。


2019年以来,在金融行业倡导文化建设背景下,信托行业开展信托文化建设,核心是希望明确“信托文化”不同于“银行文化”,信托公司并非信用中介,需要贯彻尽职免责文化;与此同时,信托行业也开始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认识信托本质和信托风险。


总结


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对投资者来说,利好显而易见。信托公司由融资业务为主向投资业务为主转型后,将新增证券投资类、现金管理类、家族信托类等多类信托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服务,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理财产品选择空间。


随着未来信托业转型进一步深入,过去“闭着眼睛”购买信托产品的投资者,以后需要下功夫去了解信托公司综合实力、产品交易对手,评估掌握还款来源。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应充分考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平衡好风险与收益,并对自身选择结果负责。资产管理的核心、理念,即“卖者尽责、买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