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农历的庚子年(鼠年);2021年是农历的辛丑年(牛年)。
对此,国人的期待是:告别“实鼠不易”的一年,迎来“牛转乾坤”的一年。
而2021年令人充满了期待,主要有下面8件事:
1、中国深化改革
2020年,中国隆重纪念了深圳建立特区40周年和浦东开放30周年,启动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此外,还签署了RECP和中欧投资协定。
尤其是“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我国跟发达国家签署的最大规模的投资协定,承诺了更高水平的开放,当然也会倒逼更深刻的改革。
在2020年四季度,中国也多次正式表态,希望加入CPTPP。相对于RECP,CPTPP是一个门槛更高的协定,如果加入,意味着中国将在国企地位、劳工权益、知识产权问题、环境保护方面做更多的改革。
最值得关注的是,国企改革将如何深化。在西方看来,中国国企规模大、竞争力强,获得了比私企、外企更多的机会,可能带来竞争地位的不对等。中国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竞争中性原则”,但怎样落实有待观察。
总之,中欧投资协定、争取加入CPTPP都会倒逼改革。2021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其中国企改革(如何实现竞争中性)是重要看点。
2、中美关系修复
在执政的最后两周,特朗普也不忘打压中国。最新出台的政策是,封禁中国的8款应用软件,禁止使用它们在美国交易,包括支付宝、QQ钱包、微信支付等。
1月20日拜登就职后,中美关系将翻开新的篇章。虽然拜登不会放弃遏制中国的战略,但他主张在多边体系内解决问题。此外,拜登走的是精英政治路线,其政策的可预期性大幅增加。
大国博弈,防止战略误判非常重要;大国博弈,有时候“面子”比“里子”还重要。这些原则,特朗普都搞不懂。所以,无论他的对手还是他的盟友,都把他看做是“瓷器店里的疯牛”。
拜登执政的前两年有“中期选举”的压力,相信不会取消特朗普出台的多数反华举措,但两国关系不会进一步恶化。而且中国的市场门槛大幅降低了,人民币也实现较大幅度升值,两国进一步合作的空间加大了。
所以,中美关系有条件进一步改善,这对于两国的经济都将是利好。
3、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看起来是2020年四季度之后,才被提出的新国策。事实上它已经酝酿很久,在欧美都有类似的政策出台。
为什么要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原因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科技大鳄们“以快打慢”,逐步获得了越来越显著的市场优势,如果不加以限制,将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
而“赢家通吃”、“贫富差距”,正是民粹主义崛起的根本原因,这种思潮导致了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和逆全球化。在西方国家民众眼中,“赢家通吃”、“只有精英阶层和新兴国家受益”是最近20年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他们不知道,在新兴经济体里,互联网大平台同样是最大的赢家。
从增强执政合法性的角度考虑,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因为这符合基本民意。
看懂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2021年对于互联网大平台来说,是新时代的开始。他们跑马圈地、无所顾忌的时代结束了,高估值、高溢价时代也结束了。
4、“十四五规划”落地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将在2021年编制完成,中央已经通过相关“建议”为其定调了。
“十四五”期间,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内需成为经济最大的拉动力量。为此,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要,对于芯片等明显的短板,国家将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来攻关,以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被放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国家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科技——资本——实体经济”的黄金循环。
全国居民近百万亿的储蓄存款,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国家希望这笔钱流入资本市场,而不是楼市。方式是:提供更多的、优质的“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让大家购买。居民手中的钱,变成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
这样一下子解决了三大难题:养老金缺口的难题,股市高度散户化的难题,天量居民储蓄可能冲击楼市的问题。
一个大金融的时代到来了,空前重视实体经济、自主创新的时代到来了。
5、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共同富裕,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庄严承诺。途径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超过40年,建党也即将迎来100年。为此,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到2035年期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就是措施之一,这是防止“赢家通吃”。
此外,还要完善分配机制,强化通过税收、慈善等渠道调节收入的功能。所以,未来针对富人会“加税”,比如消费税的改革,比如房地产税改革,此外还有个税的改革,出台遗产税等。
国家还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比如数字货币等等,让个人财富更加透明。其目标,是实现更加公平的税负,让富人多交税,让穷人少缴税,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6、遏制疫情
2021年能否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遏制住疫情非常重要。最近一段时间,疫情在国外、国内都出现了“反弹”的迹象。2021年的春节,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病毒会在2021年出现新的变种吗?目前研发的疫苗会不会无法遏制新的变种?这些都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由此也带来经济的不确定,就业的不确定,货币政策的不确定。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经过多少曲折,2021年内控制住疫情仍然是大概率的。
7、计划生育政策
最近几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不断下降。已经从2016年前后的1780万人的水平,降低到了2019年的1460万人的水平。
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开始在中国出现,人口红利正式终结。面对“未富先老”的局面,中国该怎么办?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未来将“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什么是“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是否意味着放开“三孩”?估计会在2021年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也非常值得期待。已经有人大代表建议,可以考虑幼儿园和高中免费。相信未来针对养育多个孩子的家庭,还会有房贷利率的优惠。
总之,适度鼓励生育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8、香港重启
经过了凤凰涅槃的香港,有望在2021年重启。
所谓“重启”,不仅仅是跟内地的关口恢复正常运作,还是指香港全方位的经济功能、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立法会中建制派获得绝对优势,未来港府一系列民生政策也有望顺利落地。
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增加住宅供应量。比如“明日大屿计划”可望填海造地17平方公里,最多可以提供40万个住宅单位,容纳70到110万人。再加上政府收回“农地”,用于建设住宅,未来香港的住房难题可望得到解决。
另外,香港还赶上了内地“发展资本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比例”的大时代,基本上所有的中概股都把香港作为第一或者第二上市地。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在得到强化,而不是削弱。
香港向好,对国家是好消息,对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更是好消息。香港正在联手深圳,共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罗湖口岸地区(深港口岸经济带),是深港合作的“三大抓手”,未来前景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