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投资信托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阅读 1308发布日期 2021-02-24


常言道:“多一分谨慎,少一分风险;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损失。”与其他同业机构相似,信托公司主要依靠经营风险来获取回报收益,始终处在寻找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相平衡的动态博弈过程中,信托投资风险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且作用机制复杂。今天我们将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解释信托投资的风险。



一、外部因素


信托风险产生的外因,最常见的就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一)市场风险


所谓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宏观环境中的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可能对融资方、担保方和项目运营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信托财产的收入或净值减少,无法实现信托收益,甚至信托财产发生损失的风险,比如经济周期、利率变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的变化等等。


市场风险对于各个企业和行业都是一视同仁的。由于投资活动易受经济周期影响,信托行业同样存在这样的规律。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在经济萧条的时期,交易对手获利能力和还款能力普遍出现下降,收入不及预期就容易出现产品违约的现象;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产生市场风险的可能性较低,而且收益率较高,所以鉴于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紧密而复杂的相互影响的传导关系,各类金融机构大多具有不同显著程度的顺周期性特征,我国的信托行业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要功能和发展方向,也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同样的,当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整个行业的融资需求比较旺盛;而当财政和货币政策紧缩的时候,企业再融资渠道不顺畅,行业整体风险上行。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顾名思义,是指与信托计划相关的交易主体对其财务、资产、业务等的陈述或说明存在虚假、误导或遗漏,从而对信托财产的价值造成损失,使得委托人或受益人遭受损失的风险。信托项目是由管理人牵线,尽调工作是管理人做的,即使管理人保证自己如实陈述,但也无法确保融资方以及担保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或是否有遗漏内容。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如果信托财产不能按照预期转变成现金,或受托人无法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方式处置资产,使得信托资产净值减少,影响信托财产运作和收益水平的风险。譬如抵押物估值太高,处理抵押物之后还不够还利息,或者出现延期,抵押物无法按时变现等等。


由于信托计划多数为封闭式运作,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委托人在信托期限内无权要求赎回信托单位或提前退出信托计划,因而委托人或受益人在资金流动性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的投资者钟情于“短平快”的项目,然而信托平均投资期限在1.5年左右,倘若投资者因特殊情况急需资金,可以找到一个接收方,把自己的信托份额转让过去,但信托公司是不会因为投资人有需要而提前结束信托项目的。



二、内部因素



信托风险产生的内因,主要包括管理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涉及信托公司内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其中的管理与操作风险。


由于受托人及其委托的服务机构的知识、经验判断、决策及技能等因素直接影响信托财产收益水平,倘若受托人及其委托的服务机构对经济形势和信托财产管理运作方式等判断不准确、操作出现失误,就会使得信托财产及受益人利益受损,即产生了管理与操作风险。


认识风险是投资的第一步,许多的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走好第一步,而在之后的长期投资中不断失误,因此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合格投资者,就要先在风险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这绝不是无用功,而是投资成功的基本前提。对于信托投资的风险需要我们科学辩证地看待,既要留意到信托投资活动中的风险,也应保持战略定力和平常心态,不畏惧风险,积极面对、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