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优秀的问题,它的答案解释起来也可以很简单,就是一个关于认知以及人性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有特殊性,因为它处在投资人成长的过程中,是所有投资人都无可避免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想明白这个问题,可以代表投资的思想更上了一个台阶。
一、大跌后的股票,真的就便宜吗?
价格大跌,看起来买入的成本降低了,但这就是让股票变得便宜了吗?并非如此!切记,股票便宜与否需要根据其经营和成长经过估值得出,而且股票只有估值相对便宜,并没有价格绝对便宜。
比如某股大跌前股价是100块,市盈率是100倍,跌了30%股价变成70,但市盈率还有70倍,这时候根据其经营与成长经过估值,70倍市盈率的该股估值可能仍然不便宜。
另一方面,比如某只常年稳定经营成长的股票,其市盈率估值通常在30倍左右,然而因为某种原因或事件(稍等解释一下),导致其市盈率下降了30%,变成了20倍,此时的这只股票才有可能是相对便宜了。
这里解释一下促使市盈率估值下降的几个影响因素:
1. 事件性。因为某个事件导致股价下跌,促使市盈率估值下降。这类事件,有一些是关于企业经营恶化的,如果可导致企业经营永久变坏,那么这样的事件就是我们和其说拜拜的导火线。还有一些事件是某种可控的,可促使行业、企业进步改变的事件,那因这些事件而导致的股价下降,可能就是我们的买入机会。
2. 情绪性。就是人们受情绪的影响,无缘无故的压低股价。这种情况也可能是机会。
3. 业绩增长。这个原因比较特殊,因为它的股价没有下跌,只不过是业绩上涨导致的市盈率估值降低。但这里也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确认企业的业绩是否扣非。如果是否非的业绩,那也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是因为某个非经常性的原因,比如卖资产,那就不一定是机会。
多说一下企业的成长:企业的成长有多种方式,自营业务空间大,自己研发,还有收购等。这里边“自营业务空间大”是最好的,因为稳定性最好。对于自己研发和收购,都有应该慎重考虑的地方。“自研”虽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但是研发难度大,商业化的未来也是未知的。“收购”,如果一个收购不包含核心技术,那这样的收购有多大意义,需要小伙伴们思考啊。更何况有一些收购就是胡来。当然优秀的研发和收购确实都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只不过我建议不要盲目乐观而已。
二、现在回到“大跌后的股票很便宜,为什么我们不敢买”?
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应该分成两类,一类是真不敢买,一类是不能买。
先说不能买。这个不能买源自于巴菲特所说“能力圈”概念,自己不懂的企业不要乱买,因为对它的了解和把控都差得远,甚至远到我们根本分辨不出“某个事件”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彻底恶化还是可控,远到我们无法确认它是否真的便宜。这类企业哪怕大跌以后,我们也不能买。
再说真不敢买。巴菲特有一句世界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说的就是在理解股票便宜的时候买入。很多人都听过也明白,但实际上确是做不到。因为没有价值投资的信念,很多人无法理解这句“逆向而行”的话。
价值投资,一是要认识到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是买了实在经营产生盈利的企业的股权。我们赚的是企业收银台抽屉(企业银行账户)里产生的盈余,并不是赚股票K线(价格)差价的中间商。二要认识到企业收银台抽屉里的盈余与股票价格无关,不会因为股票价格的波动而波动。股价波动会有涨跌,但是收银是稳定的,并不会变多或者变少。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现象,企业不停的赚钱,出现一条不断升高的盈余成长的曲线,而股价始终围绕着这条曲线不停的上下跑,画出另外一条曲线。
受市场情绪或可控事件影响的股价下跌,确实是机会。
企业有100股,收银抽屉里的盈余正好100块钱。如果1块钱买1股,那么买入一年就回本,这笔投资就可以说是零成本了,再往后就都是收益了。如果20块钱一股,那么就是20年才能回本,股价降到10块钱就是10年回本,这么看股价下降其实是投资的风险降低了。
回归问题:为什么股价下跌却不敢买呢?
人性有弱点,人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在那个时间段里无法做出自信的选择。这源自于懒惰,源自于投资过程没有深入研究和思考,分辨不清真正的昂贵和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