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节必跌,似乎已经成为了A股的主旋律。
在节前,4月收官的最后一周,市场整体表现并不太好,走势扭扭捏捏,不仅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商品市场都仅仅是窄幅波动,上下两难,成交量没什么起伏,都像提前放假了一样,因而整体赚钱效应并不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医美概念了。4月涨幅榜前10中,医美概念占了3只,一枝独秀。
而在节日期间,外围市场及港股走的并不好,美股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出现了分化,前者涨,后者跌;而港股市场也是承压较大,腾讯、美团等龙头股都出现了比较大的跌幅。而最最重要的,那就是老美又有新动向。美国贸易代表称支持在世贸组织豁免对疫苗知识产权的专利保护,这对于医药板块是个巨大的冲击。港股疫苗概念股跌幅扩大,康希诺生物跌幅至20%,复星医药跌逾16%。其他疫苗股亦重挫。
而在今天,作为创业板第一大权重板块,医药疫苗股对创业板拖累很大,跌幅不小,和主板市场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分化。
总之,就是开盘走一遭,让大家原本就不太坚定的信心,又变得迷茫了一下。目前的市场位置比较特殊,可上可下,并不好把握。
01.五月行情,震荡或是主基调
5月份的行情,从历史上看基本都不太好,股市上有种普遍的说法是,5穷6绝7翻身。
其实这么看,还是有原因的。尤其在今年这个市场条件下,可能控制风险会是主要基调。
首先,是局部板块“地震”。截至4月30日,上市公司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也是A股批量生产ST股的高峰期。在节前最后一周,有32家公司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而我们在之前很早就讲过,在当下的注册制,ST概念早已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因而这些ST的暴跌就在劫难逃,一定程度上肯定会拖累指数。
第二,就是流动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市场对资金流动性很敏感,仍记得春节过后的几个交易日,市场都是看着央行国债逆回购规模在行事,而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央妈并没有放水。而另一个流动性的指标就是市场发行的基金规模。新发行公募基金是股市“活水”,是推动股市上涨的有效动力。2020年是公募基金的历史大年,全年新发基金逼近3.2万亿,创出基金发行总量新纪录。而到了2021年,一季度基金损失惨重,净值回撤,基民热情骤减,基金发行的规模也大幅压缩。
第三,就是政策行情难出现。一般,比较重要的会议会出现在一季度,比如备受关注的两会,会催生一波比较明显的政策性的行情,比如今年出现的“碳中和”和“碳达峰”,就是比较明确的政策导向,并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五六月份,政策面上重要会议也比较少,所以市场上行的动力不足。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估值还算合理,所以大跌是很难出现的,因而还是震荡的行情为主。
02践行长期主义,忽略短期波动
市场“股震荡”,投资者就要“脑震荡”了,震荡行情,大家都很头疼,因为大家一入股市就特别的钟爱盯盘,而盯盘的最大乐趣莫过于能看到股价的波动,而震荡的行情让打击感觉市场非常的无趣,觉得非常熬人。事实上,震荡的基调会占据全年75%以上的时间,这才是市场的主要节奏,单边行情毕竟太少见了。而怎么能淡然的度过这样的行情呢?那就是,买入好公司,然后“不看”,这个观点适用于所有买了股票和基金的人。
找到那些符合长期价值投资的逻辑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比如大家之前公认的机构抱团股,不仅仅是基金经理简单的互相抄作业,而是这些公司,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要素更简单,同时需求端稳定,供给端清晰。引用一句基金经理的话: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简单而稳定的生意模式,才不容易被颠覆,未来才具备更高的确定性。
买股票是看重背后公司的长期价值,而盘面表现出来的主要是短期随机的价格波动,并没有什么意义。
而买基金就更是如此了,基金产品已经帮你选到了好的公司,可是投资者对基金净值每天的波动过于关注,导致了不能长期持有,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基金赚钱但是基民不赚钱了。
还记得炒股5万变500万的大妈了吗?她无疑是用了最简单但最靠谱的投资方法,找到好的行业中估值相对合理的优质公司,然后等待时间的价值。坚持这种长期价值投资的方式,你还用怕所谓的“五穷六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