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与高成长的行业打交道。如何选择成长股、有哪些标准、如何避免踩雷伪成长股,投资成长股如何控制回撤…,他对这些问题有长期深度的思考,一谈起来就滔滔不绝。
以下是他在雪球私募圆桌上谈到的关于成长股投资的最新思考,分享给大家。
1、怎么投资成长股?
朱亮:我在公募时更加“重赛道轻公司”,更喜欢选择一些赛道增长比较快的股票进行投资。投资时间或者区间放得相对短一点,比如放在一两年,用的投资方法和对成长股的认知的时间维度是不一样的。在一两年内,必须要把握住行业成长较快的赛道。
以前“重赛道轻公司”,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哪些行业属于爆发期。像过去两年的电动车、最近的疫苗、之前的移动互联网等等,只要选对了赛道结果一般都不会很差。
过去几年这个观念有一些改变,2017年以后我们把“重赛道轻公司”慢慢转到现在“轻赛道重公司”。因为我发现前者可能对信息资源的要求特别高。新兴行业变化特别快,如果不小心买错公司或者行业发生较大变化,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些公司或者这些股票可能就会表现比较差,而且这些行业相对而言波动也是比较大的。
2017年传统行业大蓝筹表现比较好,特别是上半年茅台、恒瑞、平安等等表现亮眼,新兴行业代表的创业板指数那年表现很差,熊了3年半。那年我们重新审视了这些长牛股。茅台、恒瑞从2005年开始涨,并且持续十几年不断新高。
我从公募到私募,资源肯定没有办法和公募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平台资源相媲美。在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怎么把投资做好?我们花了更多精力看为什么这些股票可以长期上涨,如果我们能买到长期持续上涨的股票,也能够完成我们做私募的目标和初心,就是想为客户提供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
通过对这些长牛股的大数据画像会发现,这些股票过去十几年的上涨就是因为业绩可以不断上涨。在中国,一个行业不会连续3年都处于风口上。经过十几年发展,一个新兴行业也变为成熟行业。如果一个公司可以持续3年上涨可能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更多依赖于赛道。但如果把成长股投资放在5年甚至10年维度上,赛道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更多地要去寻找那些有护城河的公司,是那些即使在市场不增长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挤压对手的份额实现增长的公司。那一年我们把投资的范围从以前只关注新兴行业扩展到传统行业;从只关注赛道,到更关注公司筛选,去研究那些真正能成长为伟大企业的公司。
2017年之后我们的投资方法更加成熟、稳定。这几年我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如果站在5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从竞争格局选择成长股,对我来说投资做得更从容,更能睡得着觉。现在我定义的成长股,是站在5年的维度,去选择能够成长的公司,陪着公司成长。
2、如何鉴别“伪成长股”?
朱亮:“伪成长股”其实和投资期限有关系。买股票拿两三周或者拿两三个月把钱赚了和伪不伪没有关系。如果要拿3、5年甚至更长时间,对成长股要求就会比较高,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伪成长股出来。
企业增长一方面来自行业本身的增长,第二是行业里面要跑得比别人快,市场份额的提高。如果你想拿一个股票3-5年甚至更长时间,仅依靠行业推动是不够的,一定要靠行业增长的同时公司可以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如果只依靠行业增长,过去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出现了一批公司,2016年-2018年大家都去做锂电池,现在做整车,但大浪淘沙后,真正走出来的企业是少之又少的。
如果放在3年或者更长时间上,我认为还是要发掘一些不依赖于行业增长,而是靠企业自身业绩实现增长的公司,这样踩雷的概率也会比较低。要找到这类公司,对于我们比较看重的是“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这类企业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无我优”。
如果找到这样的企业,在一个长时间段内变成伪成长股的概率比较低。在中长期的时间周期里,一些产业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些企业也会没落,例如诺基亚。另外像淘宝把线下商超冲击得很厉害,直播平台对传统淘宝品牌也有冲击。选择成长股在对企业护城河、差异化能力研究的同时,还要注重大产业的变化,如果这两点做好成功概率非常高。
3、一家公司要达到什么样的增速指标才能算是成长股?
朱亮:我们认为3-5年翻一倍,是比较合适的投资标的。如果增长太慢了,在中国这么大国家、这么大的市场,每年如果只是个位数增长,对于我们来讲吸引力不强。
4、市场风格不断切换,投资成长股的策略也需要调整吗?
朱亮:在选择股票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中短期的因素。我们有一个股票库,包含了一百多只股票,这是从4000多个A股和港股通里挑选的认为我们能看5-10年的优质股票。但是这是中长期维度里面挑出来的股票,企业经营是有周期的,有时候增长会比较快,有时候遇到困境增长会比较慢,甚至暂时停止。选股的时候,我们是从十几个公司里面选择,怎么从一百多只股票里面过滤到十几个股票,要部分考虑中短期因素或者1-3年的因素。
去年下半年,比较明显的看到在全球大放水、疫情逐步控制之后经济在慢慢复苏,中国复苏会比较快。那时候选择长期成长股时会偏向和经济关联度比较高的行业,从去年下半年我们选了一些高端制造业,制造业和经济复苏关联度比较高,我们没有买纯周期股票。如果我判断顺周期情况下,会在能看得长的成长股里面选一些和顺周期关联度比较高的。如果我认为未来电动车行业特别好,在挑选股票时也会在电动车领域花得精力或者打得组合拳会更多一点。
可以把我们想象成一个赛马的骑手,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投资组合,向在3年维度内最有利的方向上,下的更多的筹码。
5、在投资成长股时怎么控制回撤?
朱亮:我从业至今已经历过四轮比较大的熊市了,2008年、2011年,2015年和2018年下半年。我自己认为回撤和收益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能兼得,长期要坚持高收益肯定要对回撤有高容忍度。巴菲特也有2到3次,30%-40%的产品大回撤。
控制回撤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预防,等回撤发生之后再去弥补有点晚。而是像治病一样,首先要身体素质好,日常锻炼很最重要。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我自己认为精选个股可能是最好控制回撤的方法。像茅台是最典型的,跌停的次数都非常少。其他像爱尔等长期牛股,真正好的股票虽然在牛市的后半阶段可能涨的不多,但是一旦市场发生较大的调整,扛跌性就非常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像上海核心地区的房子,平时大家觉得贵所以不愿意买,但不代表它不好。所以稍微降价,就有投资者愿意购买。同样,好的股票也类似,大家都觉得它好,平时太贵不愿意买,稍微低下来就有人买了,它很难跌到位。所以可以在比较小的回撤情况下就可以控制住、托住。我认为这个因素在回撤控制中占了70、80%的权重。
有些人说春节之后这些股票跌得不少,怎么控制回撤呢?这些股票从2004、2005年到现在也产生过大的回撤,像茅台大概3-4次,分别是2008、2013年、包括2018年下半年的大熊市。2013年因为反腐,行业出了问题;2018年又是遇到熊市。大熊市有什么特征?2008年年初、2011年年初包括2018年上半年,大部分股票都涨幅巨大。我们观察到茅台春节前估值和2007年左右估值差不多,两三年内涨幅巨大就会有产生回撤的必要条件。不一定涨幅巨大就会产生回撤,但是涨幅巨大一定是回撤的必要条件,只不过不确定哪个因素会是导火索。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有股票在两三年内涨幅10倍甚至更多情况下,它确实存在回撤的可能性。在太贵或者估值太高的时候要适当的减仓。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对这些股票我们确实卖掉了一部分,才会在春节之后回撤,相对控制好一些。
关于股票什么叫贵?每个人心里不一样,涨一倍、五倍、还是十倍?对于我而言基本是用市值指标衡量股票的空间,如果一个股票以5年的维度,市值空间和现在股价对应的市值没有太多空间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它的估值泡沫比较严重。从历史来看,大部分股票到了这个指标的时候,产生回撤的可能性比较高。总结回来,第一:选择好的股票;第二:在适度的时候需要减仓。
6、最看好哪些成长性行业?
朱亮:我们看好的大方向变化不是很大。在高科技领域,比较看好软件包括SaaS、芯片,大家可以想想未来10年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大环境。第一就是科技强国,第二有更多中产阶级出现,在新消费行业我们比较看好一些食品饮料包括供应链企业,还有一些估值被过度压制的药企,这些是我们比较好的方向。
另外,我们更看好中盘股。如果站在5年到10年维度,要求5倍甚至更高的收益,现在是3000亿5倍就是1.5万亿。我们发现中国包括从全球来看,五六百亿是一个门槛,一千亿是个门槛,三千亿、六千亿、一万亿都是门槛,真正能跨过是很不容易的。5-10年维度希望5倍甚至更高收益率可以倒推回来,对于一两百亿美金就是2000亿以下的这些公司比例会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