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在中国投资,不领会高层意图,就会错过巨大的机会
阅读 1058发布日期 2018-02-08

在中国投资,不领会高层意图,就会错过巨大的机会。


我相信回顾解放以来的历史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当年跟随改革开放下海经商、投资的,大多数能在这波大的浪潮中捞到一大笔财富。


而就在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出席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进行主旨演讲期间,面向全球作出了"中国将在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新的改革开放举措"以及“可能我们有一些措施超出国际社会的预期”的表态。


信号既出,举世瞩目。那么这一次"下海”的机会在哪里呢?就此,笔者在此分享下自己的观点。





一、投资大方向的揣度


在中国投资,不领会高层意图,就会错过巨大的机会。我相信回顾解放以来的历史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当年跟随改革开放下海经商、投资的,大多数能在这波大的浪潮中捞到一大笔财富。那么这一次"下海的机会"在哪里呢?


从这出发,我们重新来琢磨下现在高层想干什么?又如何跟随进行财富增值呢?


高层关心的主要有:政治、军事、经济、民生。而这其中驱动其他事项的最为关键的便是经济,尤其是对民生的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出大问题也是国家出乱子的大问题,无论是大国、小国还是强国弱国。没有老百姓支持,政治、军事都是空谈。而经济中最为影响老百姓之最的当属超级大通胀,这种通胀意味着国家将失去货币控制权,而货币是国家控制所有财富的门户,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政治结构都将成为空架子。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下M2的增长水平,我找到下面这张表,大家可以看到,M2自1990年开始到2013年,从1.53万亿增长到110.65万亿,约莫增长到原来的72.3倍!!而中国名义GDP增长情况为:按照国家统计年鉴,1990年名义GDP= 1.87万亿元,2013年名义GDP为56.8万亿,约莫增长到原来的30.37倍,光是看名义GDP,要是不大量印钞,只需要46.5万亿就足够,多出的64万亿就是超发的,而这64万亿如果直接灌入仅23.4万亿的社会消费品领域,消费品价格将增长为原来的3倍之多。如果我们聚焦在老百姓的饭碗,1990年中国大米价格大概在2毛-3毛左右吧,13年大概是2-3元,也就是10倍左右。如果按照名义GDP来增长(也就是说某些领域吸走的资金平均出来),这样算也得增长到6-9元(平均值为7.5元);如果按照M2来增长,应该就是15-22元一斤,这是什么概念呢?


每人每天消耗大概在1斤米,那么每天光干吃饭都要19元上下的消费。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价格小意思,不过,这个数字还是除大米市场外的货币得到合理流通的状态,剥开这层外衣,如若是按照M2/GDP90年的比值,就会有多出的64万亿(如果是其他领域货币流通速度伴随资金融通高效而提升,那么应会有更多的潜藏货币多出),如果光这些资金灌入大米市场,后果都不堪想象(高估一点,算每人每天一斤,14亿人口一年消耗就是14*(6+9)/2*365=3.83万亿,那么大米价格得在7.5的基础上翻16.7倍,也就是125元一斤,一个月光吃净米饭就得接近4000元开销)。再用个大家好理解的角度,目前每人人均每月基本生活开支(柴米油盐这些)500元左右吧,那么中国每年这方面的消费是500*12*14亿=8.4万亿,64万亿进入这个领域也将导致开支上升到近4000元每月。


以上这些也都是毛估估,不是精确的经济学论证和统计,我只是用常识在看问题,我的毛估的常识结论就是:货币严重超发,如果中国经济无法承载这些货币(包括政府债务危机、地产危机等),导致货币溢出到居民消费领域,我想后果比我算的要严重的多,到那时,不仅仅本国的问题,国际上也会大幅看空人民币,人民币会巨幅贬值,不知道会不会出现日币曾出现的跳水式贬值(看数据,60年贬值过1万倍),所有手里的货币变得不值钱,老百姓穷死、饿死(手里的钱不值钱,吃饭都吃不起),到那时可就真是国家大危机了。


如果我是高层,想到这些,我会坐立不安,看到这样的危机的可能性,我会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多余的货币弄上来,避免万一经济发展不好也不至于导致政权不稳。那到底怎么收回来?我想国家一定得想办法让老百姓自愿交上来,否则这么多钱如何收得回?如何自愿,那必须制造一个“一上交就会看到赚钱”的市场才行,而且要慢慢涨,涨二退一的徐徐前进,让老百姓有充分的时间犹豫、徘徊到最后忍不住把埋在地底下的钱都挖出来交上来。从这个角度去想,会发现,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是最具备大额吸金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的,这源于中国大多数人骨子里对房子的热衷、对赌的爱好、对轻松赚大钱的幻想。


所以,我想高层应该会从这两个口子下手营造慢牛市场来吸金。从最近的状况看,完全符合预期,去年的M2增速已经开始低于名义GDP增速,很多人认为是周转效率提高了,但我看更可能是国家开始在房地产市场发力抽回资金了,去年大家知道,不少城市出现了一二手房价倒挂的局面,一手房甚至要求全款,这完全就是让设新笼子快速回收货币,二手房成交一直以来大家也发现国家不是很鼓励而且还设重重障碍。顺着这个角度去理解,就会发现,没有比国家在加快回收货币这个目的更好的解释了。但是房地产市场已经严重泡沫了,我这人比较土鳖,别人问我房产泡沫,我就算房产价格与建筑成本的差值,差值最小的时候我记得大概是在零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投资房产才是有最大安全边际的,而现在,除了刚需不得已要买,我是铁定不会冲进去抢大妈们的筹码的。


那么,现在房产市场有泡沫,高位去追安全边际不够,那就仅剩下资本市场了,而资本市场中最直观的被老百姓接触到的就是股市了,而股市在14年极度低迷时是最佳进场时机,当时我也没在雪球活跃(当时忙着选股、分析都来不及),也没什么时间码字,现在的话,其实也有点晚了,只是在16年5月份提到过港股建仓的超级机会。今天就当当马后炮来谈谈,我的投资主线。640.webp (7).jpg


二、投资主线的选择


市场这么多股票,在未来5年的中国,如何选择投资主线才能够鹤立鸡群呢(长期不涨的优质股也不是没有)?我个人的简要看法如下:


1、金融业(重在保险、银行、AMC,次在券商):


货币是财富控制的核心,金融行业是货币运用的通道,也是财富进出的门户。无论中国经济腾飞还是低迷,他的成长出问题甚至停滞的概率最低的。这些企业尤其是银行是靠吸取实体经济的血来赚钱的,而且还是国家严防死守的底线,中国国民的储蓄可大部分都在银行呢,所以这也是影响民生的根基,所以他的防护垫最厚。


AMC包括信达和华融,则是靠着银行的不良资产领域的国家担保的垄断寡头,牌照比银行业还稀缺,护城河之高难以匹敌,只要国运起,信达和华融靠着比银行还高接近一倍的利差以及更高的护城河经营,投资价值不可小觑。


再者就是保险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退去,最直观的就是一两个青年养4个父母和1-2个子女的状态,这个可参考日本的发展状况,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保单飞速增长。其实这背后就是人们“怕病、怕灾、怕意外”的恐惧使然。日本人均持有大概6-7张寿险保单,而中国人均保单是不到一张的。再过2-5年,中国将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从婴儿潮的出生人口可大致推测),保单的潜在行业空间是可以保障卓越的公司快速发展的,比如我替家人买入的中国平安,到目前一直持有,也不加仓也不减仓,正是看到这方面的大方向。


最后一个是券商行业。券商是强周期股,伴随资本市场的崛起随着国家进一步腾飞将站上更高的台阶。现在很多券商已经跌到极限PB了。这应是中国券商行业最后一次大的投资机会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个人持续加仓券商股,谁超跌,谁PB低,谁有国家担保(尤其是“亲儿子”的),我就都乱买了一通,到今天,已经拿了大把仓位了。


过这种买入,投机性较强的,赌的是国运和牛市,因此标的我不便公布,怕赌徒们受影响,而且万一耗个几年不涨甚至大幅下跌那可不好——会影响家庭和睦、影响社会和谐进程——哈哈,所以只敢说逻辑不敢谈标的。我买他们没想过要赢多少,要是人口红利断崖式下跌这个坎没跨过去、牛市没来、国运衰颓,我就当支持中国资本市场、支持中国金融、支持中国券商业一下了,赔光了这些仓位对我也不会伤筋动骨,不会影响我之后正常生活的。


这个行业我们要选择一些好公司怎么选?大家可以看到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信息越来越对称,很多货币基金的活期利率都是3-4%,银行的压力是很大的。那么在这样一个信息不断充分的市场,负债端利率上升是必然的,那么金融业未来还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将是资产运用能力、财富管理能力的角逐,而在这方面谁能掌控未来5-10年更好的资产作为增长潜力将是未来的决胜者。比如我之前投资的复星、平安、兴业都是基于此。


2、服务业:


去年中旬,我看数据,中国人均GDP已经到7000美元,昨天看到官方数据已经破8000美元了,而这之后意味着人民的服务需求将大幅打开,预计是5年左右,与人相关的尤其是中产的生活服务,比如旅游、娱乐等等将可能出现一个几万亿的大市场(这个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当然也可以看常识,根据大部分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目前我看到的习性,尤其是婴儿潮这部分人5年左右将到55岁的平均年龄,已经或将要进入退休的状态了(就不要和我纠结说部分人被国家改到60岁退休了),拿着国家的养老金,结合中国国情,我想这部分钱大多数往消费和服务这块走的。


3、消费行业:


包括部分奢侈品、汽车行业(汽配可能更安全)、娱乐业(包括赌场类)、医疗消费、酒类等等。1963年前后7年出生人口占到中国总人口2016年端口的45%,这批人平均已经在50岁,到2020年左右,就是54、55的样子,这部分人在消费市场、医疗方面的开支会大幅上升,尤其是医疗,开支增加3-5倍非常正常,还有一个因素也会支持这个市场快速发展,那就是中国人喜欢胡吃海喝的消费观,这样的生活方式,单人患病数及概率也将大幅上升。所以这个市场就很值得关注。消费的话,目前中国市场占世界比重还不到20%吧,未来几年,以中国人口和收入计,这个市场占比将很可能提升到25-30%的样子。而且中国通胀严重,因此消费领域的潜力股是具备抗通胀和享受消费增长的福利的。


4、铝行业:


对材料低耗、清洁、轻便的需求这已是全世界众多国家关注的点,因为能源是有限的,经过工业这么长时间的高速发展,不仅消耗了巨量的能源也严重破坏了生态。近年,无论是新能源车、建筑、高铁、飞机等等,铝材料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材料之一,它得天独厚的特性使它必定会在未来5-10年成为非常重要的大宗商品。加上中国潜在通胀之重,这种大宗商品对这些资金的吸引力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凸显,比起买黄金,我更愿意囤积铝,可惜的是我没仓库。而且,想享受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红利的,又害怕汽车行业转型过程中群雄纷争带来的不确定的,除了汽配,我想另一个重要的行业便是铝行业了。


5、关键领域的国有优质资产以及国企改革机会:


中国传统的GDP增长依靠的是地方负债,大家知道在14年就已经爆出地方政府杠杆过高而无法支撑,一直靠卖土地恐怕难成常态了,而解决这个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盘活存量,这个词是总方向也是李总理提过的。但是到底什么是盘活存量不知道大家搞清楚没有?我想的是从借钱卖地的收入方向逐步过渡到更多收入口,一个就是政府大额持股的优质国有资产的改革提升股利来新增利润来源,最近的营改增降税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都是基于此目的。另一个是卖掉原来部分国营的甚至垄断的资产,比如通过上市或者已有的股票来解决,让民营企业、老百姓参与进来,这里头会涌现出一批投资机会。不过,股票绝不会低价卖的,得营造出来它“持续赚钱”的景象才行,还且还得慢慢卖,边后退边扔饵。


那么,上面这段话有几个疑点,头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说靠卖土地不可持续呢?万一房产继续吸走更多的资金怎么办?投资股市真的是最好的跟随国运增值的机会吗?另外,除了关键领域的国有优质资产,股市到底又承担着怎样的国企改革任务呢?承担着怎样的历史任务呢?如果看明白这几个问题,我想在这一块的投资亦会更清晰一些。


据统计,截至2016,居民购房累计总支出已经占到近20年居民累计收支结余之74.5%。今年上半年的购房负担率是83.6%,预估全年将达到92.7%,而居民的累计购房负担率,将会在年底达到81.9%。从结构上看,一线城市透支比较严重,而二三四线还有一些空间。但是,总的来说,土地这条路确实没多大玩头了,这个工具的出色的掩护任务也基本完成了,而剩下的,从国家这些年尝试的方向看,也就仅剩股市这一个工具了(这个工具玩法更多、想象空间更大,最重要的是可以一石多鸟)。和卖土地的逻辑一致,单从吸纳资金这个角度而言,派发股票(包括新印)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我推测,国企改革【重组合并增发、项目增发或配股融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增发或转让股份、资产分拆或整合后上市融资(所以我特别喜欢重仓一些国企集团下的行业龙头级平台,要让集团股份价格被炒到天上去,这些分拆出去的资产一定会卖个好价钱)等等】应会是此中的重头戏(炒作风头可能不亚于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当然,除了国企改革,应该还有国家重要关照和持仓的公司的股票,比如说金融业。这样一来,国家就可以通过股市大量的吸纳资金(还可以顺便为国企的优化提供大量的非债类资金来源),而且还可以利用这类题材炒高进行增减持调控“基础股票发行量”来调控股市这个资金池的节奏(容纳水平),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为制造慢牛来创造出像现在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一样的一致预期——不会跌还会涨的,到这个时候,这个资金池就成型了。另外,国家近些年一直在严格执行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三去一降一补、革的是竞争力弱的民企的命,补的是国企的生命线)不就是在为此铺路吗?


沿着这个逻辑继续推演下去,通过资本市场盘活国企资产是这次国家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而如果这个事能够做成,再结合一带一路的落实(这种通过共赢谋求新增长点的方式极为有远见,而且符合道运),中国经济才能够彻底完成转身,这个时候人民币也会更容易彻底的国际化甚至成为比肩美元的储备货币,当然,到那个时候,我估计也会有更多的外企会想来中国上市融资的。那么,如果一切顺利,中国金融业也势必会获得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腾飞机会,成为像美国、日本一般可以通过金融业养活大半国人的行业,也才能够顺利破掉即将快速消失的人口红利的弊病,而2020年恰好就是人口红利消失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所以现在,我揣测,国家领导班子应该比较想在节骨眼上把慢牛做成型,好让中国顺利的实现转身以谋下一个百年大计。


不过,如果这一切计划一旦失败,万劫不复。而我更倾向于给中国崛起投赞成票。但是也有担心,担心教育能不能支撑起这么强大的战略。


6、房地产行业及关联行业:


房地产主要是跟资本市场崛起差不多,都是为了回收货币,最近大家也看到M2增速开始低于GDP增速,这就是货币加速回收的信号。另外可以验证的就是现在很多一二手房价出现倒挂,这就是国家加速回收的信号,支持新房成交而阻隔二手房交易,希望把更多钱锁死或者通过税收回收回去。而房价一线城市已然泡沫重重,曲线介入房地产这个资金池的最好机会当属前两年布局港股的优质地产公司。


我自己买入的优质房地产公司主要有:嘉华、绿城、首创、当代。其他的小一点的有瑞安、莱蒙、绿地等等。


房地产关联行业比如家装,比如A股10元以内介入的金螳螂。其他的大家自己思考,最好是滞后的行业。


7、能源行业及配套的机械关联行业: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不仅煤炭,石油其实也在走下降通道,只是东亚、东南亚地区得益于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的缘故,资源、能源需求量一直比较大且保持较好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其长期稀缺性(未来比较长一段时间还会停留在这块区域,只是重心会逐步向东南亚转移)、能源资源价格目前又都在低位(是非常适合长期持有的投资方向),新能源成本、产量、输送问题需要的时间比欧美可能更久,因此煤炭、石油的投资确实有,但需要慎之又慎,投资的标的也需要收缩到最能抵御风险的几家企业,比如煤炭成本最低的伊泰、能源巨头神华(全产业链+煤化工+新能源研发)。


因为投资他们,我认为更多是取其低迷后的反弹收益并非反转收益(石油及关联行业投资也一样),之后就是看新能源格局明晰后是否有机会做投资切换了。除了,煤炭、石油,我认为另一个大的机会就是清洁能源中的核电,核电在中国能源中的使用比例只有3%,世界上有 18 个国家的核电占比都已经超过了 20%,全世界平均水平约为 13%,核电大国法国甚至达到了 75%。另外,小小的法国电力与日本东电在高峰期都曾达到过一万亿人民币的市值,而中国核电龙头中广核电力才1000亿市值。其他的,可以延伸思考,不一一例举了。


机械关联比如三一国际、江南集团(涉及能源输送),此前有长文写过,便不再赘述了。


8、一带一路关联的高铁运输、基建、工程机械等行业:


东亚、东南亚仍然是世界制造中心,运输、基建需求、工程机械需求仍然会高增长,国内有充分竞争力的此类公司都是可以继续保持高成长的,比如我重仓的中建、中车H等,只是我不再买入了,只持有。


9、海运相关行业:集装箱、港口及港口机械、海工装备、海洋运输等等:


集装箱的7年周期的替换需求已经箭在弦上了,刚需比较重,只待起大风,相关标的包括个人重仓的胜狮、快卖完的中集H,不过也不适合追买了。


港口的话,目前东亚和东南亚的重要港口的吞吐量都在大幅回升,这两个地方是世界制造中心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回暖港口吞吐也会伴随增长(并非是夕阳落日,但让我投资欧美的港口我就不敢了),投资在中国尤其是侧重东南亚发展的关键地利的重要港口是可以享受这两台世界的制造引擎回升的红利的。


航运业随着BDI攀升,行业洗牌(韩进海运破产、马士基巨亏等都是重要信号),这条潜藏的巨龙如果深度挖掘并提前介入,我相信会有不错的反弹收益的。


港口机械、海工机械、装备等也是有低迷期介入机会的,比如内地非常卓越的振华重工还有被招商局重点关注的TSC集团(这等小票风险比较大,我只是敢很小仓位跟随,亏了也是个零头)。


这后面的10、11、12等留给有心人思考了。


提示:投资标的的公布不代表作者本人建议买入,投资请自行思考、决断。


附:关于投资的50个真相,50句箴言


1、“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句话总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2、一家伟大的公司和一次伟大的投资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3、市场每年都会经历一个大调整,每十年都会经历一次超级大调整,你得习惯这个。

4、在金融领域,对权威人士几乎没有什么问责,那些一直在犯错的人仍然能有很多拥趸。

5、正如埃里克·法尔肯施泰因所说:“在专业网球比赛中,80%的球都能过网,而在业余比赛中,80%都过不了。这个道理在摔跤、象棋和投资里也一样。”

6、统计学上看,成千上万的理财经理中,总有一些人纯粹是靠运气好成功的。具体是哪些人?我也不知道,但我猜他们中的有些很有名。

7、一些被我们称为“传奇”的投资者,他们职业生涯的回报很少能好于一支指数基金。在华尔街,财富多并不意味着回报高。

8、在萧条、选举和美联储政策会议中,人们总是显出一份非常肯定的样子,虽然他们什么都不懂。

9、你投资的时候越觉得舒服,你就可能死的越惨。

10、告诉你一个节省时间的窍门:如果你投资低价股票(penny stock)或者有杠杆的ETF,你还不如直接用火把钱点着。

11、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知道短期内市场会怎么变。

12、分析师只和那些愿意听他讲的人谈论一些错误的事情,总是避开那些比他高明的人。

13、你不会了解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那些管理银行的人其实也不了解。

14、在未来50年会有七到十次衰退,当它们来的时候没什么好慌的。

15、30年前,电视上每天有1个小时的市场报道。如今增加到了18个小时。但增加的不是更多的新闻,而是一堆胡言乱语。

16、巴菲特最好的回报都是出现在市场竞争较小的时候。很怀疑是否有人能超越他50年来的记录。

17、学校教的大多数投资理论都是胡说八道,教授里有钱的极少。

18、一个人在电视上出现的越频繁,他的预言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Phil Tetlock曾经做过统计)。

19、同样的,不要相信每周上CNBC超过两次的人说的话。

20、市场不会在乎你为股市投了多少钱,也不会在乎你认为多少价位合适。

21、大多数市场消息不仅对你毫无用处,而且对你有害。

22、专业投资者的信息比你优质,电脑比你更快。你在短线操作中永远无法战胜他们。你千万别尝试。

23、基金经理有再多经验对你来说也意味不了什么,你还是有可能终你一生都跑不赢大盘。

24、对投资者来说,交易费用的下降是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因为这可能引发更频繁的交易。高交易费用可能会让人们三思而后行。

25、专业投资是一个非常难成功的职业,但它的门槛很低也不需要资质。这也造就了一批“专家”,他们完全没弄明白自己在干些什么。人们常常忘了这一点,因为其他领域并不这样。


26、所有的IPO都会让你受伤,因为那些比你拥有更多信息的人都希望尽快脱手。好好想想吧。

27、如果有人和你提到图表、移动平均线、头肩顶、阻力位,赶紧躲开。

28、根据Google,“双底衰退”一词在2010、2011年共被提到1080万次。但这从来没有发生。而2006、2007年基本上没有人提到“金融崩溃”,但它真的来了。

29、20年期美国国债的真实利率是负值,但人们仍然花大把的钱去买。恐惧远比数学要强大的多。

30、虽然《客户的游艇在哪里》(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一书于1940年就出版了,但大多数人还是没搞清楚,理财顾问并不会对你掏心掏肺。

31、低成本的指数型基金是有史以来最有用的金融发明之一,虽然枯燥但真的很美妙。

32、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资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心理学家,其次才是金融专家。

33、市场上每天的绝大多数变动都充满了随机性,试图解释短期的变动就像是解释乐透彩票。

34、对大多数人来说,寻找存钱的渠道远比寻找投资渠道要重要得多。

35、如果你一边欠着信用卡账单,一边想着要投资点什么,赶紧打住。你永远跑不赢每年30%的账单利息。

36、大额的股份回购只是为了抵消发给管理层的奖金。但经理们却鼓吹回购是为了“将钱返还给股东”。

37、一家知名公司可能会无力偿还贷款并通过欺诈隐藏会计信息,这种可能性是很高的。

38、20年后的标普500指数将和今天的完全不同,很多公司会被后起之秀代替。

39、12年前通用汽车全球最大的公司,而苹果还在受尽嘲讽。在未来的十年,同样的故事还会上演,只是没人知道主角是谁。

40、如果大家都专注于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而不是着迷于国会、美联储或者总统先生,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41、对很多人来说,房子是一种由巨额债务伪装成的,看似安全的资产。

42、总统对经济的影响远比很多人想象的小。

43、无论你觉得自己退休后到底需要多少养老金,将它翻个倍,你会更接近现实。

44、下一次衰退永远不会和上一次一样。

45、记住巴菲特曾这样描述进步:“首先创新者来了,随后模仿者来了,最后傻子也来了。”

46、记住马克吐温曾这样描述真理:“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了半个世界。”

47、记住惠特曼曾这样描述信息:“真正的变量从来不会超过三到四个,其他的都是噪音。”

48、并购的规模越大,失败的概率就越大。CEO们喜欢花冤枉钱来打造商业帝国。

49、亏钱的投资远多于赚钱的投资,二者的比例至少是10:1。

50、牙膏、食品、螺帽之类最无聊的公司往往是最好的长期投资对象,而最具创新性的公司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