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芒格)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这是芒格家族财富主要管理者、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在《穷查理宝典》的序言中提到的。
根据李录的观察,在芒格漫长的一生中,持续不断地收集并研究关于各种各样的著名失败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作出正确决策前的检查清单,这使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
毫无疑问,《穷查理宝典》是最值得反复读的投资书籍之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有着不同的收获。
其中,李录为此书做的中文序言,是这本书最好的解读,集芒格和李录智慧之大成,既有投资智慧,也充满人生智慧。
李录非常强调对知识的诚实,反对用教条主义和条条框框对事情做简单定义。
李录最近在接受国内媒体最新一次访谈时也提到:”我个人很反对用‘主义’去定义很多事......投资是一件实事求是的事。”
李录在《穷查理宝典》一书的序言中,其实也反复提到了芒格“从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没有任何教条。”回过头来再读,会理解更深刻。
序言中,李录不吝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在成长中如何做选择会有启示;他也慷慨分享了自己对芒格的近距离观察,在细节中可以看到人生智慧。
把失败原因排成正确决策前的检查清单
巴菲特说他一生遇人无数,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查理这样的人。
在同查理交往的这些年里,我有幸能近距离了解查理,也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甚至在我所阅读过的古今中外人物传记中也没有发现类似的人。
查理就是如此独特的人,他的独特性既表现在他的思想上,也表现在他的人格上。
比如说,查理思考问题总是从逆向开始。
如果要明白人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查理首先会研究人生如何才能变得痛苦;
要研究企业如何做强做大,查理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衰败的;
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查理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他的这种思考方法来源于下面这句农夫谚语中所蕴含的哲理: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
查理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持续不断地收集并研究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政府管治、学术研究等各领域中的著名失败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作出正确决策前的检查清单,这使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这点对巴菲特及伯克希尔50年业绩的重要性是再强调也不为过的。
不教条,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
查理的头脑是原创性的,从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没有任何教条。他有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科学家所具备的研究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
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这点上他和富兰克林非常相似,类似于一位18、19世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近代很多第一流的专家学者能够在自己狭小的研究领域内做到相对客观,但一旦离开自己的领域不远,就开始变得主观、教条、僵化,或者干脆就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大都免不了瞎子摸象的局限。
查理的脑子就从来没有任何学科的条条框框。他的思想辐射到事业、人生、知识的每一个角落。
在他看来,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
所以他提倡要学习在所有学科中真正重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问题。查理在本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普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