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2018资产配置你应该规避这些风险
阅读 948发布日期 2018-01-29

近日,为更好的提升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与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高净值客户的投资决策和产品推介,打造以投研驱动的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优势。浦发银行私人银行部联合了行内外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设立了浦发银行私人银行投资决策委员会,定期就下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场机会、配置策略、投资组合等进行深度研讨。

2018年经济是否进入新周期仍具较大不确定性,而通胀预期的高企以及货币政策的乏力却很可能成为较大概率的事件。尽管全球经济持续回暖,但能否真正步入朱格拉周期,实现全球经济的华丽转身,仍面临绝大不确定性,其中需重点关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通胀魅影是否会再度胁迫全球增长前景。国内经济全年或波荡起伏,但整体仍处底部盘整区间,“供给侧改革”可谓成功的实现了经济托底,但并未真正扭转需求低迷的现实,更有很大概率会步步推升社会通胀价格水平,海内外同步的价格上涨预期将极大的提升管理层对货币政策的警惕心,阶段性“类滞涨”的格局重演将不可避免。



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


  • 2017年是信心恢复的一年,多数国家的GDP在2017年出现同步增长,中国经济也整体向好,全球宏观经济和多种资产的表现均大幅超出年初时市场的悲观预期。全球经济回暖态势显著,但短期驱动因子—库存周期已近尾声,中期能否如愿引领经济中长期步入新周期仍需耐心观察。

  • 国内经济短期温和回落概率较大,PPI倒逼CPI压力恐难以完全化解,尤其要警惕猪肉价格超预期波动带来的通胀上行风险。



流动性分析与展望


  • 伴随全球经济政治更频繁的变化周期的到来,未来市场阶段性的诱惑将会持续出现,在未来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上,短线投机将越来越不可持续。

  • 放眼全球,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同步性将大行其道,缓慢收紧、货币政策正常化将是大势所趋。美联储将加息与缩表齐头并进概率较大。

  • 国内货币政策将中性偏紧,加息的概率犹存,尤其要提防海内外流动性协同收紧共振下出现阶段性黑洞的风险。



全球市场分析与展望


  • 进入2017年7月,大宗商品价格再次连续上涨。2017年9月,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相对于6月份上涨了4.3%,以SDR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了1.6%。详细情况分析如下:

  • 大宗商品:2018年或现“外盘强于内盘”的独特格局。国内煤钢铝等周期性商品供给侧改革以及史无前例的环保督察从力度上或将边际趋弱,对相关周期性商品价格的推升作用也将边际减弱。

  • 海外股票:伴随着美股和港股的持续走强,经济基本面以及市场偏好超预期的边际在递减,这将导致美股和港股在2018年大概率将出现高位宽幅震荡格局,投资者须时刻防范阶段性调整风险。

  • 外汇市场:美元已无退路,非死即生。若2018年美元仍不能重振雄风,始于2011年的强势美元将成为历史。人民币面临脱胎换骨机遇,是创造历史,还是功亏一篑,拭目以待。

  • 大宗商品:2018年或现“外盘强于内盘”的独特格局。国内煤钢铝等周期性商品供给侧改革以及史无前例的环保督察从力度上或将边际趋弱,对相关周期性商品价格的推升作用也将边际减弱。

  • 原油:原油配置价值如期显现。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前景继续向好以及OPEC减产协议延期至2018年年底。展望一季度,浦发银行表示仍建议投资者逐步增配以原油为标的的资产。

  • 黄金:应理性配置,不建议追涨。美联储正加速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限制黄金趋势性上涨。但美国中期选举存、欧洲和中东地区政治等的不确定性都可能阶段性推升黄金的避险需求。



国内市场分析与展望


  • 回顾国内市场,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会更加明显,18年应关注低估及业绩能够到达预期的“大盘真价值”。小盘股外延式扩张逻辑被打破,部分公司业绩存在持续低于预期的可能,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减持压力。国内权益类市场将会呈现“大浪淘沙始现金”的走向。随着估值差的逐步回落,有着较好业绩增速的“真成长”也逐渐迎来配置价值。

  • 而目前的政策环境依然不利于债券市场,在经过市场充分反应,2年的熊市之后,2018年债券收益率中枢上行的空间已经有限,应有修复性机会。但整体供需环境继续收紧,短期债市逻辑大概率仍是筑顶。风险为通胀的超预期,利好为债市国际化进程的提速。

  • 房地产严调控趋势不改,同时重点城市库存较低。结合近年居民部门收入增长缓慢,及房贷政策明显收紧的背景下,房价上涨增速料将回落。2018年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的关键词或围绕“经济托底、通胀冲关、利率坚挺、监管高压”十六字展开,其中监管高压将是套在2018年金融投资者头上的一个紧箍咒。对此,浦发银行建议投资者在充分享受短期海内外经济复苏共振下催生的“春季躁动期”,宜提前做好“鸟尽弓藏,张弛有度”的战略资产配置布局。

  • 监管高压将是套在2018年金融投资者头上的一个紧箍咒。监管层反复强调防范金融风险与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这意味着紧中求稳会是一个较长时期的主基调。显而易见的是,持续高压的监管政策必然导致社会资金的“脱虚向实”,金融领域的过度资金泛滥倾向也必然一定程度收敛,资金供应的边际下降也难免引发资产领域的“优胜劣汰”以及“资产重估”进程。2018年金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依然来自于监管政策,金融去杠杆进入下半程,边际监管新增力度可能减弱,但这不改严监管的方向,预计新的监管政策会层出不穷,部分金融机构的产品可能面临打破刚兑的压力。打破刚兑整体有利资本市场,但这个过程本身较为痛苦,会带来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波动。

  • 国内资本市场投资在“大浪淘沙”的局面下,“危”与“机”并存。随着2017年各类监管措施的颁布,国内债券市场出现了一波超预期熊市,完全重塑了债券市场生态,通过去杠杆,让债券投资回归“融资”和“投资”的本源。随着债券收益率重归高位,部分债券的配置价值重现,但同时也导致了在机构行为上抱团票息策略,通过配置高票息的信用债满足高负债成本。在长端利率已位于高位,上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需同时警惕信用利差和评级利差修复导致的高票息领域的尾部风险。国内股市则随着价值股估值逐步步入合理区间,2018年价值股的投资机会更加依赖于明确的业绩增长路径。对于成长股而言,高估值及减持压力依然是重要的压制因素,估值取决于无风险收益及风险偏好,在无风险收益处于高位阶段,估值依然需要时间换空间进行消化,但对于能够保持高增长且估值调整到位的成长股来说,将逐渐迎来战略性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