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正确的投资策略,看这里!
阅读 1134发布日期 2021-07-21

六月的时候,笔者还在说,五穷六绝七翻身这句股谚不奏效了,事实真就按照这个节奏走了。五没有穷,六没有绝,反而在犹犹豫豫中实现了上涨,而到了七月,自然更是没有了翻身,行情还在极端分化中挣扎。

上周,各大指数虽然实现了微涨,但是多数公司却在下跌,行情分化几乎要演绎到了极致, 而这也是今年行情的整体主基调,虽然2020年以来,沪深两市指数都有所上涨,创业板指数更是几乎翻了一倍,但是尽管指数涨了那么多,但如果没有选准赛道股,大多数投资者收益还是微乎其微,甚至会产生亏损。

在2020年,市场发生了几件大事儿,比如创业板注册制开始实行,比如科创板问世,笔者多次申明,在未来的市场,大家的赚钱难度会增大,事实也正是如此,A股想要成为成熟市场,机构化是一个必须经历且不可逆的过程。什么是机构化,就是市场中,以公募基金、养老保险、私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渐增加,个人投资者占比逐渐降低,目前市场就是在这个方向下狂奔。比如,出现了千亿规模的基金经理,百亿级别更是司空见惯,买股不如买基的呼声更是水涨船高;然而可惜的是,市场确实是在机构化,但是买基金的风险却一点没降低,这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百亿规模的基金,或者是一些老牌的明星基金经理为什么业绩表现有些不尽人意。当规模变大以后,基金的调仓和管理也会逐渐加大难度。

我们以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为例,我们简单的做一下测算,一季度报公布的规模是880亿。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资金投资规则:

基金投资一个股票的资金不能超过该基金总资产的10%,买入一个股票的份额不能超过该股票流通在外股份总数的10%。

如果基金经理张坤想要重仓一只股票,最多能买入88亿;不仅如此,这只股票的市值要大于880亿。再降低一下标准,前十大重仓股平均占比是7%左右,平均持有市值为62亿,买入的上市公司市值至少要大于620亿,这个规模在A股和港股中总计也就200余家;如果再考虑市盈率、换手率等指标,我们会发现它能投的上市公司更是凤毛麟角。据专业人士测算,A股和港股通加起来有将近5000只股票,蓝筹精选能投的股票还不到2%!

好股票好公司总是少数,基金经理当然在买,但是我们也知道上半年并不是大白马的天下,不是在趴着不动,就在拖后腿,净值表现自然没那么好。而当基金钱太多,基金经理只能不得不买一些没那么好的股票,比如蓝筹精选里的银行股们。

第二,基金的业绩排名是“原罪”。公募基金为了追求业绩排名,更倾向押注单一赛道,这里的典型代表就是最近两年出圈的蔡嵩松。在2020年,笔者也以他为典型,剖析了一下行业的现状。基金公司要规模,要业绩,基金经理要出名,有时候不得不剑走偏锋。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走向二八分化模式,小公司想要做大规模,必须要造个星,只要造成一个,基金规模就难以估量。而这也是年轻的基金经理们迅速打开知名度走向人生巅峰的捷径。如果我们看一下他们的持仓,我们会发现,持股集中度超级高,几乎全部重仓股都在押注一个赛道,只要押中了,那么肯定就直接封神。为了排名,想尽办法,大小公司都这样。

但是这里弊端出现了,我们借基入市,是希望基金经理可以帮助解决择时和择股的难题。但如果基金经理押注单一行业,相当把这两个问题又扔给投资者,有没有很无语?

同时,高知名度的后边,大幅增长的管理规模都会随之而来,然后慢慢的又走向了规模的魔咒。

那怎么样去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呢?毕竟入市大家都是想赚钱的。投资一定不能有“线性思维”,不要认为去年赚钱的方法今年明年能继续赚钱,而是要用周期的思维去思考,周期特点就是“物极必反”,去年赚钱可能今年就亏钱。

所以,笔者建议选择一些风格均衡的私募基金,不用你择时,并且稳定性更好,跑赢通胀的机会非常大。比如,我司的私募基金,规模合理,没有规模魔咒。且风格均衡,可进可退,只追求确定的高收益。持有50%的食品饮料,这个仓位是防守的,长期十年二十年确定性很强;30%是创新药,这个是进攻型的,之前是20%,现在涨成30%了。还有20%是互联网消费,这部分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长性颇佳。

最后要说一句,做投资还是要理性一点,多研究、用余钱、做长线,这样投资才能成为踏实而有意义的事情。起起伏伏都是人生常态,持续输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