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最早的信托公司是在 1921 年民国时期成立的,至今正好是第一个百年。
改革开放之后的 1979 年,我国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
1982 年底,全国信托机构超过 620 家,同年,央行下发整顿国内信托投资业务通知,信托业第一次大整顿开始;
1985 年,央行发布《信托投资机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信托业第二次大整顿开始;
1988 年年底,全国信托机构超过 1000 家,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清理整顿公司决定,信托业第三次大整顿开始;
1990 年 8 月,全国信托机构剩 339 家;
1992 年,信托机构再次突破 1000 家;
1993 年 6 月,信托业第四次大整顿开始,全国清理越权批设信托机构;
1995 年,央行颁布《商业银行法》,严格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开展信托业务,也不能直接投资信托等机构;
1996 年底,全国信托机构跌至 244 家;
1998 年底,信托机构剩 239 家;
1999 年 3 月,信托业第五次大整顿开始,国务院对信托机构撤并和整顿,并将银行和证券业务从信托机构分离;
2001 年,《信托法》颁布,信托制度获得法律依据;
2003 年银监会成立,信托行业开始由银监会全面监管;
2007 年,银监会发布“两规”及其它政策性文件,信托业第六次大整顿开始,信托投资公司正式改成“信托公司”,并按新监管要求重新登记,换发新的许可证。当年底,信托公司剩 54 家;信托行业管理规模6000多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至此,信托业的“一法两规”已全部落地;
2013 年,全国信托公司数量稳定至 68 家;
2017 年 11 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过渡期至 2021 年底。“一法三规”落地。
有人认为这是信托业的第七次大整顿,但是相比于前面六次的整顿,此次的力度小的多,且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只是促使行业能够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的监管导向。
至于说现在信托行业的发展是否走下坡路,是否不景气,我们用数据来说明:
一、资产规模
2020 年底,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为 20.49 万亿,同比降 5.17%,规模最高时为 2017 年的 26.25 万亿,即使下降仍为中国第二大金融资产。主要是因为行业顺应监管导向,控增速,调结构,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导致的资产规模压降。
而在这一年集合资金信托规模首次突破 10 万亿,单一资金信托余额 6.13 万亿,较 2019 年底下降 1.88 万亿,较 2017 年底下降近 50%。
单一资金信托占比连续 21 个季度下降,并首次跌破 30%。单一资金信托大部分是做的银行的通道,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了。
信托行业管理规模从 2017 年的 26.25 万亿下降到 20.49 万亿,主要就是因为单一资金信托的规模下降,信托业在监管的要求下不再承接银行的通道业务,而信托公司不断发展自主管理的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使得 2020 年集合资金信托不降反升,由此也可以说明信托行业的韧性很强。
信托业韧性强、规模大,仍稳居中国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资产,广受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青睐。
二、经营业绩
2020 年信托业经营收入达 1228.05 亿,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信托业务收入再创新高,过去十年中有九年取得正增长,占比时隔七年重回 70%以上。
作为主营业务,信托业务收入通常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信托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信托业务收入的增长虽然让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一方面是 2020 年疫情影响下行业规模有所影响,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的增长就显得尤其明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信托产品稀缺,信托公司的议价能力更强,导致收入上涨。
2020 年信托业利润总额 583.18 亿,同比下降 19.79%,2020 年第四季度,信托经营收入 386.45 亿,远高于前三季度;利润总额 97.29 亿,远低于前三季度。
2020 年增收减利,因为虽然通道业务是受监管限制的,但通道业务其实是赚钱的,压降规模后通道业务大幅减少,那么利润自然也就降了。
今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增,信托行业转型呈现良好局面,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三、资本实力
信托业资本实力持续提升,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均连续十余年正增长。
2020 年底,信托业总资产达 8248.36 亿,首次突破 8000 亿,同比增长 7.44%。净资产去年6000多亿,今年预计突破7000亿。
行业实收资本达 3136.85 亿,首次突破 3000 亿,同比增长 10.36%,年内 12 家信托公司增资扩股,表明信托公司股东是十分看好信托业的(股东均为国企、央企、地方政府、大型民营企业)。
2020 年底,信托赔偿准备金余额 321.54 亿(2019 年底为 291.24 亿),首次突破 300 亿,同比增长 10.4%,连续十余年正增长(信托赔偿准备金,从信托公司净利润中提取,只会增不会减)。
2020 年底,信托赔偿准备金占净资产比例达 4.79%,再创历史新高,行业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高。
行业各项资本数据保持增长趋势,积极准备业务转型,不断扩大展业空间,持续提升风控能力。
信托公司资本实力的提升,信托赔偿准备余额的提高,均有利于信托公司提高风险应对的能力,也是信托行业稳健长效发展的基石。
四、收益水平
类固收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信托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已跌至 6.8%附近,且仍在继续创新低;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跌破 3.7%,过去 35 个月中有 29 个月下跌,累计跌逾 100 个 BP。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与无风险利率水平逐渐向成熟经济体靠拢,类固收产品的整体收益率或呈现长期下行趋势。
即使是下行趋势,信托产品的收益也远高于银行理财、资管计划等类固收产品。
五、马太效应
2020 年底,信托资产管理规模排名行业前四、前八、前十的信托公司,占行业总管理规模的比例分别达到 24.3%、39.2%、45.8%,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后“刚兑”时期,头部信托公司凭借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这个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严重,2020 年规模 20.49 万亿,在 2018 年的时候其中有 40% 的规模是由前十名的信托公司管理的,而 2020 年底已经超过 45%,按照这个趋势,可能就在这两年,排名前十家的信托公司会管理全行业一半的资产,趋势非常明显。
信托行业出现风险逐渐释放的过程中,一些中小信托公司就会出现产品延期兑付的情况,他们就会扛不住,没有相应的风险抵御能力,这时候投资者更倾向于拥抱风险抵御能力强、资产管理能力强、处置能力强的头部信托机构,这和大家更信赖工农中建招是一样的道理。
强者恒强,在金融行业马太效应尤其明显,未来的资源、人才、客户都会向头部信托公司聚拢。
六、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信托是唯一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实业三大领域的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不能做的一些事信托公司可以做,如信托可以直接参与地方政府的基建工程,可以直接给企业发放贷款,可以参与二级市场投资等等,所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或缺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托业 20 多万亿的规模有绝大部分是投向实体企业的,这也是国家倡导的“多渠道筹资”的举措。
2016 年以来,工商企业始终是信托资金的第一大投资领域。截至 2021 年一季度末,投向工商企业的信托资金余额为 4.89 万亿元,较 2020 年一季度同比下降 10.85%。
工商企业仍是信托资金的第一大配置领域,充分体现了信托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信托行业无论从规模、资本实力、经营业绩,还是收益水平、行业保障措施来看,都是继续朝着健康有序和更加规范化发展的。个别的风险暴露对信托行业的长远发展和对投资者的利益来说都是好事,只有劣币被逐渐清除或者说风险因子被一一清除,未来投资者才能更放心的投资,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