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阐述价值投资,但是无论我们如何阐述,多数读者的反馈却是道理都懂,但是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是的,我们不止一次回访过投资者们,发现大家对价值投资都听过,但是无一例外的收效甚微,这到底是为什么,是A股本身就不适合价值投资,还是说践行价值投资的人有问题?
写了这么长时间的价值投资,我觉得还是有一丝的感触,我觉得问题不在大部分人的能力上,而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本来就不适合普通人,它操作起来,专业性是很强的,投资者觉得自身做不好自然也就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群体性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剖析一下难点到底在哪里?
价值投资的初代版本
看过之前文章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价值投资其实并不是巴菲特“原创首发”,在华尔街第一个开创价值投资理论的人,是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个在之前我们也多次提及过。
巴菲特20岁左右看了格雷厄姆的一本书,深受启发,于是研究生去了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了格雷厄姆的学生;随后,巴菲特还是格雷厄姆的同事。
那么格雷厄姆又是何方神圣呢?他本人就是个数学天才,也首先开创了价值投资的初代版本。他发现了财务报表的价值,通过财务报表,用数学方法算出这家公司应该值多少钱,如果股价明显低于公司的价值,他就会买入;而等股价上涨到公司应有价值,或高于这个价值,就卖出。这个过程,被格雷厄姆比做捡烟屁股:只要能发现这样的烟屁股,拿起来吸一口,就赚到了。
这个方法,国内大多机构学了十成,因为他们聚集了高端人才,建立了数学模型,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没有这种能力,用格雷厄姆的理论讲,就是找不到烟屁股。找烟屁股的能力,叫做证券分析。普通人没有证券分析能力,就赚不到这个钱。
但是,捡烟屁股,这个初代版本是有局限性的——沉浸于企业细节而忽略市场大势。而这,对于当年的格雷厄姆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1929年,格雷厄姆错误地判断了股灾的形势,不但没有及时撤离,还加杠杆操作了3年。最后公司损失惨重,差点破产。虽然遭受了重挫,但是他碍事能查缺补漏,用了5年,格雷厄姆再次翻身,成功躲避了并且在1946年股灾之前,卖出大部分股票,躲过了这次股灾。
价值投资的升级版
能跟巴菲特并肩的,除了格雷厄姆,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芒格。芒格是个十分聪明还能保持独立思考的天才,起初也是格雷厄姆的信徒,但他也看到了格雷厄姆的盲点:市场上有一些公司的股票,即使股价高于公司内在价值,也是值得买入的。
比如,这家企业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或者非常过硬的管理体系,或者企业在行业市场上有很好的成长性,或者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现金流。
面对这样的企业,股价是不是低于公司内在价值,就不那么重要了,即使股价高于甚至两三倍于内在价值,他认为也是值得溢价买入并长期持有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等股票,就是在这个标准下进入了巴菲特的视野。
这个价值投资的升级版,国内投资大师段永平是集大成者,在段永平的投资经历中我们都可以看得出痕迹。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价值投资初代完全基于数据,是非常客观的,而价值投资升级版却增加了一些主观因素。
比如,怎么去断定掌门人是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这个标准是什么?是否有人情因素的干扰?又怎么判断管理体系是否足够出色?这个管理体系能创造出什么量级的利润。
因而,量化方式在这里是失效的,没办法有客观的评价,一切只能靠足够对称的信息、个人经验、眼光甚至是直觉来判断。
而这都不是普通投资者达不到的,真的没法有效的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比如,你不能随时随地跟上市公司老总谈谈交情和合作,你不能根据自己以往成功的投资经验完美复刻本次的投资,你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能准确的判断这个生意是不是具有长久发展的潜力。这都是你无法有效的践行价值投资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你也永远拿不到巴菲特入场的价格。
所以,你会发现什么?对于普通人,即使又聪明又刻苦,最终领会了和学到了巴菲特的投资精髓,你貌似也只能在价值投资初级版本上,完全依靠客观数据支撑自己的投资体系,而对于升级版本,大家都达不到,所以说,价值投资对于你来说无效,因为它也是有壁垒的。价值投资的升级版,只有机构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