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林奇犯的错:想当然与盲目乐观
阅读 1221发布日期 2021-09-29

1.    林奇:情绪的盲点往往给投资者带来灭顶之灾

彼得.林奇在十三年的职业投资生涯里,使他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成长了几十倍,为投资者带来巨额收益,他个人也成为了与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

1987年,对于他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在那时,他凭直觉主观的认为当时的股市在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巨大的波动。因为全美国的经济都在稳定的向前发展,股市也在波澜不惊中持续着一个乐观的态势,全美国的民众都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在这种乐观的气氛中,林奇的情绪也受到影响,他也同样认为股市的未来是美好的。

于是,他大胆的进行投资,在他的基金配置中几乎满仓,而他自己认为,不会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于是就放心的出门度假去了。

结果,就在他高高兴兴的度假的时候,股市突然出现暴跌,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甚至一时没有缓过神来。紧接着,他就接到通知,他的基金被大量赎回。为了把手头还在迅速下跌的股票变成现金,他只好不停的变卖股票,结果这一举动又使他的投资变成了恶性循环,他把该卖和不该卖的全部一股脑的卖了。结果,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为他不合理的情绪波动付出了高达10亿美元的代价。

2.    林奇:投资需要谨慎,更需要理性

1974年,彼得.林奇因为业绩突出而被调任为富达公司的投资研究主管。刚刚上任时,他还能保持以前的做法,既理性又认真地去做调查研究,但是没过多久,彼得.林奇就因为工作过于忙碌而放松了对投资时机的调查研究。

后来的事实证明,不能够既理性又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投资时机的投资者,注定是会尝到失败的苦果的,甚至彼得.林奇连这样的投资大师也不例外。因为没有听从同事的忠告,所以最终导致了他在投资市场上第一次惨重的投资失败。

1975年,彼得.林奇决定收购达拉斯的一家钢铁公司,但是他的这一决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为这公司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是很好。再加上国际市场上钢铁的价格出现了非理性的飞涨,导致这家公司的收购价格偏高。可是,彼得.林奇却认为,国际市场钢铁价格出现了非理性化的飞涨,是从钢铁市场的一个侧面发出信号,预示全球的钢铁需求将大增,此时进入钢铁领域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收益,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投资机会。其实,这次国际钢铁价格出现飞涨,并不是因为全球钢铁的需求量增大,而是国际炒家出来的。

但是,由于彼得.林奇在公司的表现一直优秀,所以公司的高层还是支持他。于是,彼得.林奇力排众议收购了这家钢铁公司。但是结果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收购来的钢铁公司不但没有为富达公司赚取一分钱,相反富达公司还赔了将近300万美元。虽然300万美元对实力雄厚的富达公司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对彼得.林奇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