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上述一和二的认知后,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非完美行业”,为什么要买入“非完美企业”,就很容易解释了。原因有三:
1、资本市场投资永远是投资机会的相对比较,投资最重要的不是“买好的”,而是“买得好”
投资者必须明确一点,无论是“完美企业”,还是“非完美企业”,都不一定意味着“高质量的投资”,好的投资必须要看你买入这个资产的价格,看买入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差异。没有任何资产类别或投资具有与生俱来的高收益,只有在定价合适的时候它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股市投资最大的风险并不是来自于低质量或高波动性,而是来自买价过高。大多数投资者认为风险与否的决定因素是质量而不是价格,但是高质量资产也可能是有风险的,低质量资产也可能是安全的。所谓的质量,不过是为资产付出的价格问题。.因此,狂热的公众意见不仅是潜在收益的源泉,还是高风险的源泉。
因此,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高风险和低预期收益不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二者都主要源自高价格。好的买进就是成功卖出的一半,如果你买的足够便宜,你是不需要考虑卖出技巧(不花太多时间考虑股票的卖出价格、卖出时机、卖出对象或卖出途径)的。
所以,当前文所述的少数“完美企业”仍然处于相对高估甚至绝对高估的区间,而那些“非完美企业”却出现了相对低估,甚至历史估值百分位10%以内的绝对低估,相对机会的天平倒向哪一方,我想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2、"非完美行业"和"非完美企业"的不足其实已经Price in到市场估值中,超额收益来自于这个相对低估值基础上的额外机会
资本市场长期是相对有效且定价合理的,对于各种"非完美行业"和"非完美企业",其实市场已经给予了他们应有的(相对于"完美企业"、"完美行业")长期较低估值。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再拿"行业有缺陷”、“企业不完美”来说事,就不客观了。这就好像白酒行业与建材行业,贵州茅台与中国巨石,本来白酒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就显著高于建材行业,白酒龙狗的茅台的估值也是显著高于玻纤龙头的中国巨石,这个时候再谈“玻纤的应收账款比不上茅台”就是没有意义的了。我们对于中国巨石是否关注,尤其是是否买入的决策,就不能用茅台来比较,只能说中国巨石当前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偏离了多少?中国巨石在自己历史估值百分位区间是什么相对位置?
而且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于相对冷门的“非完美行业”、“非完美企业”,还有两个超额收益的来源:(1)是市场定价:由于市场关注度低、价值发掘过程相对不够高效,所以出现市场定价错误的机会,是远大于白酒(茅台)这样的“完美行业”、“完美企业”的,今年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行情就有这个因素。(2)是竞争格局:以建材行业为例,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高资本投入、低毛利率、高应收、现金流差的行业,所以反而容易形成“寡头竞争”甚至“一家独大”的理想行业格局(比如玻纤的中国巨石、石膏板的北新建材、水泥的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这也正是 @谦和屋 所提到的,就是“因为不是一个好生意,所以才会生意好”的道理,大家可以细品。
3、不断增加自己的研究行业与研究企业,扩大能力圈范围,是“主动进取型”价值投资者的必然选择
从研究领域与投资范围看,价值投资者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限定于少数“完美企业”,守株待兔式的“被动等待型价值投资者”,他们遵循“只投资最伟大的企业”、“专注于寻找1英尺高的跨栏”,长期深研少数企业,用“低估买入长期持有”长,结合“大波段操作赚市场估值”,实现了比较高的收益率。这类型投资者要求最高的,一方面是深度研究能力(因为持仓往往比较集中),一方面更是超然于市场波动的定力,以及长期守候“一击而中”的耐心。
一种是愿意去寻找“非完美行业”和“非完美企业”中的低估机会,“主动进取型”的价值投资者。他们以“一切投资机会都是风险/收益权衡后的相对比较”为原则,不限于“伟大的企业”,在估值足够低、买价足够好的情况下,也不介意持有那些天生有些瑕疵、但是在行业仍属于龙一、龙二的“非完美企业”。这类型投资者要求最高的,就是不断研究、不断学习、不断扩展自己能力圈的决心与信念,决定他们成败的实际上是研究的复利效应,即随着深研的股票池越滚越大,在市场风格轮动背景下,抓住自己了解、且低估的个股机会就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