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逃离”业绩,放眼长期
阅读 1093发布日期 2021-11-16

昨天是北交所正式开始交易的日子,就在早盘,5分钟之内,新股全部触及临停。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并不涨跌幅限制,纵使在前一周因为打新亏损而备受打击,但是对于新交易所的第一批新鲜出炉优中选优的新股,市场还是更加愿意相信其实力。

而不可避免的,自然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北交所会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吸引热钱分流至此,那么对于其他股票而言,自然会是个冲击,今天两市的确收绿,今日的股民和基民赚钱的恐怕只是少数而已。

随着A股全年交易迈入收官期,业内交流也会越来越多,大家几乎都有一个一样的认知,那就是经过2019年和2020年的“躺赢”行情,今年,A股震荡,板块分化加重,有不少过去风光的基金今年业绩表现欠佳,而这种情况出现在各种基金规模之中,而头部私募更加明显。例如,景林资产今年产品平均回撤了9.2%,淡水泉投资今年旗下产品的平均亏损9.9%。

有粉丝拿着这种业绩来咨询,疑问,为什么向来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证明投资私募收益高就是个悖论,该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解答投资者问题,我们首先要讲清楚原因,然后我们再讨论该如何理解。

首先说原因,为什么今年很多基金表现欠佳。笔者给出的原因,就是对原有投资路径的“依赖”,因为市场不是永动机,因而,这种依赖在短期来看,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过去的投资模式中,人们对于“大消费”和“大健康”板块的大白马股是极度依赖的,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抱团。这些股票拥有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拥有良好的盈利模式,确实是投资的首选,在过去也着实带给了大家不错的收益。而到今年之后,市场风格完全变了,变成了景气度型的投资风格,周期、新能源、军工都极具人气,因而对于“大消费”和“大健康”的打压不只是一点半点。市场风格在变,但是基金风格没变,从来未曾看到一只基金的调仓能完全转变,因而就造成了投资风格和市场风格的错配,使得今年的投资收益差强人意。

剖析出原因不是目的,目的是我们该如何看待,后面该怎么做。

价值投资看中的是“长坡厚雪”,因而,一切都要从长期来看,短期业绩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所以,对于基金投资者而言,需要“适当地脱离业绩看待私募基金”。

那投资者可能会问,不看业绩,还能去看什么?笔者给出两条建议——

第一,看投资策略是否发生变化、策略的“根本”还在不在。

私募机构大多都有过往的深度研究和独特价值理解,而长期表现较好的基金,通常都具有比较成熟的策略,稳健的核心,基金经理应该做的是,长期陪伴最优秀的公司、赚企业内在价值增长的收益,而非股票价格波动的钱。在优秀的组合管理中要注重行业均衡,传统与新兴行业均衡配置,坚定持有最优秀的公司,这样的投资方式以稳定均衡为上,意味着短期业绩表现欠佳,但是对于三至五年的长期回报则非常有吸引力。

第二,看私募机构的核心投研团队是否保持学习行为。

优秀的机构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和投资风格,同时还要保持与时俱进,在不同领域寻求新机会,未来的市场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上市,有更多的新技术产生,那么它们能够如何影响世界,有多大长久的发展,机构势必要做出精准的判断,而这都需要机构的投研人员付出很多的努力。因此,投研方面更加有迅速且有深度,对赛道敏感的机构,在未来才会更具竞争力。

总之,适当套利,跳出收益之外,就能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