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都来自于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费用,由违约风险带来的信用缺失和造成的后果是任何一级政府都不可承受的,因为这关乎地方政府经济长远发展大事,关乎当地的公共民生服务能否持续,所以出现不兑付的违约概率极小。这就是在我国单一体制下主权信用产品的最大优势。
所以,确定性机会极大概率在政府基建领域,而政府基建离不开大家耳熟能详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原因很简单:政府的市政府道路、桥梁、医院、学校、公共设施等项目工程,首先交给的就是政府的一级核心平台公司,由他们来承建及交付。
由此可知,要保持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很大程度上落脚点在政府基建,而具体工作开展的主体将会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对应政府平台的投资理财机会主要涉及政信类信托产品、资管计划、城投债(定融计划)等。
笔者认为,选好政信产品一定要认准政府平台,并给出如下理由:
1、平台背后是政府信用
虽然国家一再声明“谁的孩子谁抱走”“打消中央兜底的幻想”,但是从平台的操作层面,即省、市、区县来说,有几个敢真的让平台出现问题的?晚几天兑付,都惹得市场一阵骚动,舆情满天飞,在保稳定的大局下,哪个地方政府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句话说的好,平台如果真的出问题了,一盘点平台资产主要是政府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平台和政府部门(财政局、土储、管委会)之间的其他应收款。按着这条线就可以去找政府。正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平台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对于国家来说,地方政府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闯祸了,当家长的要板起脸,打屁股,事后还得当家长的去擦屁股。不理解的可以想想为什么2014年要出43号文。
2、平台不敢违约
平台目前自身现金流不足,还款主要依靠借新债。要是哪家平台敢出问题,那就是平台所在区域的问题,金融机构一收紧,这个区域的平台都会受到牵连。一向履约记录极好的天津某房地产国有企业,不就这样躺枪了吗?好在天津足够大,没有出现大问题。要是某个经济一般的区县市的平台出问题,那可能就要出大问题的。去年,贵州要求收回承诺函,都引得金融机构做贵州项目很谨慎,要是真的出问题,天知道要出什么大篓子。上面的分析看出,平台不敢违约。
3、平台不能违约
平台债务主要来自银行,少说十几万亿的规模(包括城投债、政府购买服务和PPP融的资,类平台企业的融资,调出名单的平台的融资)。这个不是小事。往大了说,煤炭行业、钢铁行业、纺织业出问题,那叫产能过剩,需要出清。可以银行和平台出问题,那就不是小事了。银行业出问题,是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甚至动荡的。平台问题,背后是政府问题。我们国家能承受的住希腊式的政府问题吗?能承受得住底特律式的地方政府破产吗?
4、平台出问题,政府有动力出面协调
平台一旦出问题,政府有动力出现协调,因为这个涉及到政府自己的切身利益了。虽然说现在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相对主导的作用,大家“不找市长找市场”,但是市长一发力,市场也得跟着动。
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破产了,一些国有企业违约了,那是市场出清的过程,政府没有救助的义务。可是,平台出问题了,政府的钱袋子就麻烦了。并且,大家都知道行政力量相对市场强势多了。
5、政府调节的手段较多
政府的钱袋子是一个大概念,这个钱袋子里面有财政收入、转移支付、城投债、地方政府债券、平台债务,因此平台债务只是政府钱袋子的一个很小的部门罢了。不过毕竟是政府自己借的钱,还是很认账的。如果平台真的出问题,政府动用大钱袋子,来解决平台债务的问题,压力相对小很多。再说了,各平台之间互帮互助,也能很好的解决平台债务问题。
综合来看:政信类产品由于涉及的融资方及担保方身份特殊,往往会获得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再融资能力及稳定程度非一般民营企业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