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拍地 只是走个过场
阔别10年,李嘉诚的长和系再次出现在了广州土拍上。
5月5日广州首轮集中供地结束,和记黄埔参与首次举牌竞价。
然而,它只是走了一个过场,拍地意向不大。
首先这一轮广州土拍的热度并不高,18块居住用地里的15块地,只获得了一家开发商的报价,以底价成交。竞争比较激烈的是两块地,分别竞价11轮和25轮。
和记黄埔参与竞拍的,正是热度最高、竞拍了25轮的广州白云区空港大道地块,吸引了中海、保利、华润、龙湖等头部房企竞争。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价记录显示,和记黄埔给出了一个报价,同时也是低价的23.6亿元后,就没有继续竞拍了。
这块地最终被中海以27.2亿封顶总价拿下。
(来源: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好一个虚晃一枪。
在一众国企央企背景的开发商里,和记黄埔约等于一个围观群众。
想要真正理解这个举动背后的意义,我们先得回顾过去10年,李嘉诚的一系列动作。
自2013年起,李嘉诚陆续出手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东方汇金中心、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北京盈科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上海陆家嘴世纪汇多个项目,累计抛售资产超千亿。
2015年9月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发布题目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批评长和系撤资是“失守道义”的行为。
长和系的目标根本不是房子,而是投资回报率。
确切地来说是长周期、稳定持续的现金流。
于是李嘉诚撤离大陆后瞄准英国,把大部分现金都用在了收购当地公用设施和酒店上。
整个李家家族掌控了英国大约30%的电力市场、7%的自来水供应、以及25%的天然气供给。
就在大家以为李超人会停止折腾,在英国养老的时候,他再次抛售资产,大举投资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
自2021年开始,李嘉诚收缩海外资产版图。
先是把伦敦的物业卖给韩国企业套现超过100亿,随后又把航空公司和飞机打包卖给美国凯雷集团,套现超过330亿元。
众所周知港资房企的财务都相当稳健,杠杆很低。比如新世界发展2021年营收682亿港元,公司持有629亿现金,现金和销售比值为101%。
瑞银2022年3月的一份报告显示,长和系出售多项资产后,净负债率从2021年6月的13.3%下降到0.3%。
这个净负债率不仅在房地产行业十分罕见,在其他行业也是独一无二的。
手持海量现金的李嘉诚,自然不会让钱闲着,立刻做了两件事:
1.投资越南 2.重返内地
2022年4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与日本的欧力士集团通过越南当地合作伙伴“万盛发”,与胡志明市市长商讨投资事宜。
为什么是越南?
房地产是一个强周期、重资产的行业,李嘉诚与老牌港资更偏爱商业地产,而不是住宅,喜欢建造CBD与写字楼、购物商场一体化的综合城市中心。
越南在可预见的5到10年里,会承接越来越多的中国外溢产业链。
(来源:新浪微博)
从微观上来看,越南1亿人口的平均工资在2000元人民币一个月左右,相当于中国三线城市劳动力成本的50%不到,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欧美、韩国的超大型龙头,早在李嘉诚之前就加码投资了越南。
三星越南公司2021年营收742亿美元,生产全球50%的三星手机,出口到128个国家和地区。
耐克2010年在越南生产了37%的产品,使其成为最大的鞋类产品生产国。这个数字到2021年上升到了51%。
早在2020年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就透露说:
东南亚现阶段处于关键时期,他们已经组建一支团队专门研究东南亚市场,未来还将投入更多资金。
英国房产咨询公司莱坊国际报告显示,2021年,越南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豪人数达7.2135万人,预计2026年这个数字会达到11.4807万。
新崛起的越南高净值人群,也会成为长和系未来旗下商城、写字楼、住宅的潜在客户。
从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
1.一个或几个行业里多家龙头公司出现 2.龙头带动中低端产业链形成 3.中低端向中高端产业转型 4.少数核心产业链在打压下崛起 5.掌握一项或者几项核心产业链
越南目前承接中国产业外溢的是组装和生产环节,大部分产业出口到美国,越南和中国相比受到的冲击更小。
李嘉诚与长和系先押注越南,后重回内地市场,是既看中了东南亚国家的潜力,又想在中国楼市的这一轮宽松与托底过程中,分一杯羹。
2.告别囤地 嗅到新的信号
过去房地产三十年上升周期中,港资开发商一向是防守为主,内地开发商选择主动出击。
它们两个身上的标签分别是囤地和高周转。
长和系是囤地的代表企业之一,高周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长和系身上几乎都没有出现。
这也和李嘉诚本人的投资理念相符合,他更偏爱长周期、现金流稳定的商业资产。
比如大连西岗项目,2011年长实集团拍地花了19亿元,之后8年一直未建成出售,2019年转让给融创时,交易对价超40亿。
(来源:财新网)
囤地策略的效果在内地非常好,直到遭遇监管层的重锤。
国土资源部2012年颁布的《闲置土地管理办法》,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闲置土地,要按出让金的20%征缴闲置费。
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会被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非常有意思的是,2012年开始长和系基本没有再参与过国内的土地拍卖,2013年立刻转战英国,所以有了后来的一系列故事。
如今再次回到广州土拍战场,没了最拿手的囤地,港资房企还剩些什么呢?
自然是最拿手的商业地产运营和旧房改造能力。
长和系的竞争对手们,也不愿放弃内地巨大的市场,纷纷出手拿地造楼。
2021年9月,香港老牌房企希慎兴业以35亿元收购长实上海世纪盛荟广场。
2021年12月,瑞安房地产跟武汉城建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以总价170.31亿元拿下了武汉3宗地。
2021年12月,香港置地以34.3亿元竞得重庆2宗地、22.3亿元竞得成都1宗地。
2022年1月,嘉里建设以133.29亿元拿下上海黄浦区4宗地。
恰好之前国家明确提出,要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中高端楼盘恰好也是港资房企们的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加上目前各城市政府在财政压力下,还要以扩张性的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保增长、稳预期,自然非常欢迎港资这样既有钱、开发实力又强的房企拿地。
仔细梳理港资最近两年的拿地思路,会发现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善,它们参与的城市更新、旧改项目逐渐增多,这会成为继商场、写字楼之后,香港开发商最大的发力点。
过去10年,内地房企依靠高周转策略将香港房企逼到角落,它们只能做高端住宅与核心区楼盘。
如今市场形势转变,进入更高门槛的城市更新、商业广场经营和住宅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内地龙头和港资巨头的新一轮战争,才刚刚开始。
说李嘉诚抄底中国楼市,为时尚早,还不如说长和系是在投石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