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400-688-2916
手机APP-安卓
价值投资者易犯27个错误(下)
阅读 921发布日期 2022-05-16


14、对于某些国有企业的进取心估计过于乐观。因为有的管理者知道,少动脑筋、少担风险不会挨上级的板子,发展过快反而意味着“鞭打快牛”。

15、行业发展的宏伟前景并不必然导致行业中企业个体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回报率的提升。通常情况是,行业发展带来的每年利润都被投入最终必将过剩的产能扩张。

16、经商的人都知道,收不回来的应收账款不是利润,而是亏损。只要看看多晶硅产业链上的两大供应商——奥克股份和新大新材,从前已经体现为当期利润的应收账款现在变成了什么,就明白了。

17、除了极少数的情形,卖不动的存货就是亏损的来源,甚至包括“已经卖出去”但积压在经销商的存货。今年的运动服装行业和白酒行业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18、要严格甄别企业内生竞争力增长带来的业绩增长与“今年多收三五斗”之间的差别。某些上年利润基数低的企业,由于偶然因素或外部有利环境会导致当期的业绩大幅增长。这种建立在流沙基础上的“成长性”企业,会很快再次陷入浴血奋战。我们期望看到的企业成长性,是竞争力的增强,且能够积累,能够持续。

19、拥有宽阔的“护城河”的企业,并不代表企业的股东就一定拥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例如电力、高速公路、机场等政府管制价格的垄断行业,例如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重资产行业,例如永远前途无量、但永远不赚钱的某些高科技企业(京东方是个典型),长期来看,股东的回报还比不上垃圾债券。

20、完全没有必要对自己持有股票的“黑天鹅”事件张大嘴巴,这本就是我们思考企业的一部分。目前国内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不出“黑天鹅”事件才是怪事一桩。但也要克服一见到“黑天鹅”事件就两眼放光、觉得一定是投资机会的趋向,历史上的“黑天鹅”事件恰恰是这些高毛利、生意特征好行业中的“企业淘汰加速器”。

21、对小企业抱有天然的同情心,想当然地认为小企业群体肯定拥有比大企业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那到底是谁摧毁了国内创业板上市之初的高市盈率呢?从香港的创业板,到美国的纳斯达克及粉单市场,都没有历史数据支持证明小企业群体拥有比大企业群体好得多的利润增长率,反而是小企业的退市比例要高得多。

22、对于企业盈利模式复制的速度和前景过于乐观。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是“局域性”的,扩张方向也最好是逐渐“离心式”的。跨区域的复制扩张随着管理半径的增加,一定会增加管理控制的难度;向相邻业务领域的复制扩张,同样也需要一个学习和逐渐适应的过程。例如零售行业中,“易买得”在韩国开超市很牛,但前几年在中国开的九家店却很不成功;而同样在国内,去年研究员关于永辉超市的乐观报告和今年实际的利润增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3、对于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速度和前景过于乐观,对中国企业的研发实力(尤其是在基础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缺乏清醒认识。鉴于中国国民教育体系、科研体系的现有水平,在一个从未发明真正意义上新药的国家,本能地对重庆啤酒研发治疗用乙肝疫苗的最终结果持谨慎态度是必要的。

24、对企业经营基本面状况的反转或所谓“业绩拐点”的判断过于轻率。

25、毫无疑问,向投资大师学习是提高价值投资水平的正确路径,但不顾现在具体的实际情况,刻舟求剑,用简单企业类比的思维去试图复制大师当年的投资个案,是不够慎重的。

26、对行业、企业思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利用大量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和分析的过程,切忌片面、以偏概全,犯“盲人摸象”的错误。既要全面地、系统地思考行业、企业,又要分析出行业、企业主要矛盾,并通过一段时间跟踪、观察行业、企业,“日久见人心”嘛,最终才有可能获得非常宝贵的“模糊的正确”。

27、“客观”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最高评价,排除我们的个人爱好和情绪的干扰,始终保持理性、冷静的思维方式,不去犯“一叶障目”、甚至“掩耳盗铃”的错误,当然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