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公司出色表现的秘密
为什么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做得这么好?
在我看来,只有四大因素:
(1)巴菲特的构造特性。
(2)伯克希尔体系的构造特性。
(3)好运气。
(4)一些股东和其他仰慕者极其强烈又富有感染力的奉献精神,其中包括一些新闻界人士。
我相信这四个因素存在并发挥了作用。但是构造特性、独特的奉献精神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这些承担了很大分量。
尤其是巴菲特决定将自己的职责限制在一些方面,然后全力以赴,坚持做了50年,这产生了综合效应(lollapalooza)。巴菲特的成功与罗杰-费德勒成为网球高手的原因一样。
巴菲特实际上是在使用著名篮球教练约翰-伍登的获胜方法。当他学会将所有上场时间分配给最好的七个球员后,他成了常胜将军。因为,这样一来,对手总是面对他的最佳球员,而不是他的次佳球员。而且,由于有了额外上场时间,最佳球员比正常情况下进步得更快。
巴菲特比伍登更胜一筹,因为技能的练习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不是七个人。他的技能在50年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提高,而不是像篮球运动员技能那样不断退化。
此外,通过将如此多的权力和权威集中在重要子公司长期任职的首席执行官们身上,巴菲特同时创造了强大的伍登效应。这种效应提升了首席执行官们的技能和子公司的成就。
然后,随着伯克希尔体系赋予很多子公司及其首席执行官所渴望的自主权,以及伯克希尔越发成功和出名,这些结果吸引了更多更出色的子公司和CEO加入伯克希尔。
子公司和CEO越出色,那么总部关注的就越少,这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
伯克希尔公司一直把意外险公司作为重要子公司的效果如何?
好得惊人。伯克希尔雄心勃勃到极致,即便如此,它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意外险公司通常投资于价值大致相当于自身股东权益的普通股,伯克希尔的保险子公司都是如此。标准普尔500指数在过去50年实现年化约10%的税前收益,这创造了极佳的顺风环境。
在巴菲特时代早期的几十年,伯克希尔保险子公司投资的普通股表现大幅超越指数表现,这与巴菲特预计的一样。之后,伯克希尔公司的庞大持股规模和所得税因素,使得相对指数的超额收益没有那么显著(也许不会永远这样),其他的优势来了。Ajit Jain从0到1打造了庞大的再保险业务,带来了规模巨大的“浮存金”和承保收益。GEICO全部并入伯克希尔,随后GEICO的市场份额翻了四倍。伯克希尔公司其他的保险业务也得到极大改善,这主要得益于声誉优势、承保原则、寻找并守在好的利基市场,以及招聘并留住优秀人才。
后来,随着伯克希尔独特、可靠的企业个性和巨大的体量为人熟知,保险子公司得到并抓住了很多好的机会买入非公开发行证券,这是别人得不到的机会。大多数证券有固定期限,并产生了优异的回报。
伯克希尔公司在保险业取得的惊人成就并非顺理成章的结果。通常情况下,即使管理出色,意外险业务也可能业绩平平,这样的业绩毫无用处。伯克希尔如此出色的业绩让人震惊,以至于我认为,如果巴菲特回到起点,就算他能够拥有智慧并找回他的青春,他现在也将无法重新创造一个伯克希尔。
伯克希尔是否因为作为一个业务繁杂的集团公司而受到影响?没有,它反而因为经营范围广阔而得到更多机会。其他方面常见的不良因素也被巴菲特的技能所克服。
为什么伯克希尔更愿意用现金而不是自己的股票去买入公司?因为很难找到跟伯克希尔股票一样有价值的东西。
为什么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保险业务以外的公司对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效果很好,但通常而言,这种收购的结果都不利于收购方的股东?
通过巧妙设计,伯克希尔的方法论优势与更好的投资机会相得益彰。它没有那些面临收购业绩考核压力的“并购部”。它也从不依赖那些热衷并购交易的“外部助手”的建议。巴菲特不会冒充专家,还去自欺欺人,尽管他比大多数企业高管都更清楚商业中什么管用,什么不管用。这主要得益于他作为被动投资者的长期经验。最后,即使伯克希尔公司获得了比其他大多数公司好得多的机会,巴菲特也常常表现出近乎非人性的耐心,很少出手购买。例如,在他控制伯克希尔公司的前十年,巴菲特看着一家公司(纺织品)濒临死亡,又新收购两家公司,只净增加了一家公司。
巴菲特领导下的伯克希尔公司有什么大失误?虽然投资中买错很常见(mistakes of commission),但是基本所有的重大失误不是买错,而是没买,比如没买沃尔玛的股票。不作为的失误(The errors of omission)非常值得警惕。如果伯克希尔抓住了那几个因为自己不够聪明而没看明白的确定性机会,那么它现在的净资产至少会多500亿美元。
巴菲特离开后,伯克希尔会怎么样?
我清单上的最后一项任务:预测下如果巴菲特即将离开,伯克希尔是否能够保持现在好的出奇的成绩。
答案是肯定的。伯克希尔公司通过子公司拥有了很多基于持久竞争优势的业务动力。
此外,铁路和公用事业子公司现在提供了很多诱人的机会,可以将大量资金投资到新的固定资产。而且,许多子公司现在都在进行聪明的“补强式”收购。
如果伯克希尔体系整体保持不变,现在的综合动力和机会这么大,以至于伯克希尔公司几乎肯定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超过一般公司,如果
(1)巴菲特明天离开,(2)他的继任者只有中等能力,(3)伯克希尔再也不购买大型企业。
但是,在巴菲特即将离开的假设下,他的继任者不会是“能力平平”的人。例如,Ajit Jain和Greg Abel都是公认的优秀人才,他们可能是“世界级”的。我选择用“世界一流”来形容他们。在某些重要的方面,他们是比巴菲特更好的企业管理者。
而且我相信无论是Jain还是Abel都不会(1)离开伯克希尔,无论别人提出什么条件,或者(2)渴望伯克希尔体系有很多变化。
我也不认为随着巴菲特的离开,公司对新公司的渴求会就此结束。伯克希尔现在的规模如此之大,主动主义的时代已经来临,我认为一些理想的收购机会将会出现,伯克希尔的600亿美元现金将会主动减少。
伯克希尔的借鉴意义
我的最后一项任务是考虑伯克希尔在过去50年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否对其他人具有参考价值。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在巴菲特的早期,伯克希尔公司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将一个小小的储藏室变成一个庞大而有效的公司。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避免官僚主义,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一个有思想的领导人,因为他在不断改进并吸引更多跟他一样的人。
与此相比,典型的大公司体系在总部会有很多官僚机构,而且有很多CEO在59岁左右上任,此后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不久又因为到了固定退休年龄而出局。
我相信伯克希尔体系的版本在其他地方更应该多尝试,针对官僚机构糟糕的特征跟癌症如此相似,所以应该像对待癌症那样处理。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创造了一个解决官僚主义的好榜样,他从国会获得了任命将军不问出处的权利,从而帮助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