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行、中行、工行等全国性大行的3年期、5年期存款产品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即五年期的存款利率比三年期的存款利率还低,身边的朋友都过来问我这是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其实利率倒挂并不罕见,国外还有负利率的情况,而这些情况的发生并不匪夷所思,而是有它的逻辑在的。
首要的逻辑,就是“降成本”。银行的盈利是靠存贷差实现的,如今的贷款利率也有下行趋势,各大金融机构响应号召把资金向实体经济发展倾斜,也降低了贷款利率,这样同等情况下银行的“售价”就变低了。那为了维持合理的收益,那么降低“成本”,也就是支付给储户的那些钱,就一定要降低。而且大银行不缺钱,高息揽储只是小银行之间的battle,当然,供过于求也是另外一个原因,大家的闲钱没有更合适的出路,那就只能趴在银行账上,因而才出现了这一波利率倒挂。
第二个逻辑,就是有发展的需求。2022年我国的GDP目标增速是5.5%,这个指标实现并不容易。疫情影响之下,投资和消费上不去一直是痛点,因而降低利率,直接降低储户存款积极性,就会更加的刺激消费,促进的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这GDP任务才有完得成的希望。
所以,利率倒挂是大势所趋,也就是说,躺平式理财的收益真的要失去市场了,保守的投资理念是时候需要更新了。纵观近十年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上的创新有但是不多,去掉房地产之后也就只剩下股债基这三剑客,因而新的理财出路也就只能在这三者之中产生,只有在理财配置中有股债基的一席之地,才有可能拉高一下平均收益。
股票投资者,嗅觉感观可以说是最灵敏的,但同时风险也是最大的。在这一场反人性的博弈当中,处处考验着人们的承受能力。都说要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只有不被心理作用“控制”,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少数派。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是真的难。
当你自己进行投资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回本就卖,不亏就是赚,炒股和自己买基金都有这么一个“通病”,其实这是心里的“处置”效应在作祟,其根本原因是经历过漫长的亏损等待过后,会很容易形成一种不亏就行的心理。但是,漫长的持有过程还有巨大的沉没成本在,如果回本就离开市场,实际上却等于亏损。
所以我更推荐有条件的投资者投资私募,私募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投资者更加成熟和理性,避免因冲动而产生无谓失误,即便是在市场面临风险的时候,有基金经理在坐阵,投资者的心理也会托底很多。且由于私募具有比较夯实的投研基础及风控体系,所选的也是市场上优中选优的投资标的,即便是遇到风险,最终只要是真正的优质股都会涨起来,所以私募实际上其一直是笔者比较推崇的投资方式。
所以,新的市场条件下,怎么保障长期的一个稳定收益会是一个长期议题,因而在新阶段,及时更新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式,会更好的适应市场,为自己赢得比较完美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