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尽管在投资中,跟人交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现实中大多数这类交流都沦为了低效、无效交流,甚至引发了更多的疲惫、错误和不理性。
想要避免这些问题,我觉得有三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1、彼此不能有利益关系;
2、彼此不能给具体行动建议;
3、彼此坦诚相告,不需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用维护对方的面子。
一、“不能有利益关系”,是指
(1)你们不能是上下级关系,即芒格说的你们不能是“reports to you”的关系。
如果你左右着对方的薪水、年终奖、工作岗位,那他就很可能为了讨好你而故意迎合——相信我,没几个人坐在领导的座位上时,真的能听进逆耳忠言。
事实上,即使你大方表示自己就爱听反对意见,但只要你某次表现出对反对观点的“皱眉”态度,大多数下属都会就此学会闭嘴。毕竟,谁也不想拿自己的饭碗冒险。
(2)你们不能是业务往来关系。
如果你采纳了对方的观点,对方就会完成自己的KPI、得到一些金钱奖励,或某种程度的心理激励(比如虚荣心、名声)
——那么,他就很可能会为了追求这些激励,不经意地扭曲自己的想法:原来只有7分把握,非要说成9分;明知有些地方暗藏风险,却不经意地一笔带过。
而这些都可能是无意识的过程。
二、“不能给具体行动建议”,是为了:让对方自己承担责任。
很多人所谓的投资交流,不过是在索要/赠与代码——这既是一种低质量的交流,也是一种权责高度不对等的游戏,容易给你造成财务和人际关系上的麻烦。
更适合的做法,是交流彼此掌握的资料、逻辑、思考,但不要给出(尤其是仅仅给出)这类行动建议:“买它就对了”、“买到就赚到”、“闭着眼睛买”、“我买了你也可以跟着买”、“跟我买就对了”。
很多时候,对方希望你给出具体的行动建议,是由于害怕未来承担责任,希望你能在心理上帮他分担一些压力,但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做法——不要跟他聊太多。
一个无法承担自我行动责任的人,不是成年人,是小孩。
不要跟小孩子聊股票。
三、所谓“坦诚相告”,就是:真诚地交流,不要说谎。
有太多人精于“世故人情”,总是在讲话上过多地演绎当代艺术,且以此自矜——但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最难得的品质的是真诚、是诚实。
如果你要找个人聊投资,最好找一个爱说真话的人,一个态度真诚的人。如果大家都能拿出真诚的态度,彼此就更容易卸下心理防备——当我们不需要再为了自尊、面子而战,这个交流就会有效率很多,也更有意义。
当然,真诚的人也不是傻子,除非你真的能听下反对观点,不然再真诚的人也会退出聊天窗口。
你在对话中掀一次桌子试试——我敢打包票,以后就没人跟你说真话了。
说到这里,我不禁感慨,我曾见过雪球上许多的投资惨案,它们的错误事后看都非常明显,甚至是行外人都能看出来。
如果一开始就有人勇敢地跟他说真话,让他遭受某种“当头棒喝”,也许那些悲惨故事就不会发生了。
但也许,曾经有人提醒过他,只是他傲慢地无视罢了。
谁又知道呢?
注1:以上三个原则并非100%原创,而是我结合盖伊在《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书中的建议、帕伯莱公开演讲的内容,以及我的一点个人体会。
注2:对了,《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的简体叫《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繁体版叫《华尔街之狼从良记》——我写这个注主要向读者吐槽:这两个译名真是糟糕。
结尾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多次察觉到,尽管巴菲特、芒格给的建议——找人聊聊——是关于投资的,但实际上,这个建议适用于所有复杂问题的“重大决策”。
如果你所面临的问题有这些特征:
有多个复杂变量;
易受心理因素影响;
需要你最大限度的理性;
且决策后果影响重大
——那么,你就很应该参考芒格的建议:找个对的人,采用对的方式,好好聊一聊。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投资是如此外,做生意、选职业、做人生重大抉择等也是如此。
这让我不禁感慨,这再次验证了芒格的看法:所有智慧都是相通的,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最后,当我在写“对的人”时,我的侧重点是在真诚、说真话上,但有一点也很重要:你只能选择你信任的人,如果你不相信他,那么他再见识广博、再能说真话,对你来说,可能也不是很好的选择。
毕竟,你也不想搞成一场1V1心理攻防战,那就太无趣了。
所以,珍惜你信任的人,珍惜信任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