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伯克希尔公布二季报,显示公司投资和衍生品的损失为669.19亿美元,这笔损失导致其二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437.55亿美元。然后,国内的财经市场像吃到了大瓜一般兴奋,标题党们绞尽脑汁制造惊悚的标题,仿佛巴菲特塑造了几十年的股神人设,就这样晚节不保了。尤其是国内反价值投资的一类人,就像终于找到的弱点一般,纷纷想给予这位年过九旬的老者致命一击。
我知道,跌下神坛的新闻比走上神坛的新闻更令人振奋,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在季报中的另一句话:
任何一个季度的投资损益通常都是没有意义的,其提供的财务数据对那些不了解会计规则的投资者来讲会产生极大的误导。
对于这句话,我们暂时放下长期投资这一始终如一的论点不谈,我们单纯的看这亏损的由来:
首先,它的背景条件是美股整体表现不佳。投资者正在为经济衰退做好准备,华尔街对美国股市的信心触及5年来最低水平。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包括苹果公司这样的标杆公司市值都下降有21.7%以上,而这恰好是伯克希尔的重仓股,其他持仓如美国银行下跌26%,美国运通25.87%,雪佛龙下跌11%。。。这四只股票占据了伯克希尔持仓的70%,因而其表现并未弱于大市场。
第二,要清楚在季报中显示亏损的意义。原来,只有股票卖了才会去计算利润,但是后来规则改为,浮亏也要计算。那么这次就出现了,股票跌了,账面有浮亏,就当做是实际亏损了。然而实际上持仓几乎没变,现在涨上去现在也能赢回来,因而,季报中才会说不要受到季报数据的误导。
最近几年,巴菲特的投资能力总是会别人拿出来跟新生代们较量一下,每次都是以短周期去比试,站在风口上的每一位新生代都能打败股神。但是只要拉长时间线,甚至仅仅拉倒第三年,新生代们又会被巴菲特神奇而稳健的表现打的落花流水。
人人都想打败巴菲特,但是人人又都想成为巴菲特。
短视是市场的常态,而我们更需要的是钝感力。
我们投资,讲究的是收益说话,而这个收益,更多的人把它理解成了短期收益。今天你没让我赚到钱,你就是不行,今天别人涨了你没涨,别人涨的多你涨的少你也是不行。在A股市场,短视更为常见。今天可以把众多的基金经理送上神坛,但只要短期没达到理想的收益,那么就会遭受舆论的攻击。
我们上学的时候,一次第一和每次第一的含金量不一样,在市场上也是,一天一个月一季度的收益率,运气成分远远高于真实水平,是真金,得熬得住时间的检验。
我们经常会说,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但是说到融,做到就难,面对利益的冲击,大多数人都无法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赚确定性最高的钱,反而还会安慰自己要接受新的事物,然后大概率会走向迷茫,然后摧毁了自己原有的认知。
其实投资,尤其是基金投资,真不需要太密切跟踪,要学会延迟,学到一种钝感。
这个市场太嘈杂了,基金投资者不需要那么敏感,大道至简,投资的生活才能更安逸一点。
最后还是送给大家一句话吧,希望看到的读者们能好好品读:
巴菲特说,如果你对某家上市公司不熟悉没有信心,如果你不打算持有这只股票10年,那么,一天也不要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