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普赛007
来源:雪球
通威打算做组件其实吹风有一段时间了。一体化现在是主材企业较为普遍的选择,背后的根本原因,各个环节的门槛在降低。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壁垒都在一道道被撕开口子。
之前听过一个专家说,硅料属于化工,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属于加工制造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大不一样。所以合盛硅业做工业硅往里面卷很正常,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机数控也在往硅料里面冲,搞制造还是去搞了化工,能不能行,再观察。
硅料相比较而言属于寡头格局,但是周期性比其他的主材环节更强一些。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今年无疑是硅料的高光时刻,之前有意思的是,市场缺硅料,但是几家心照不宣的停产检修。量少价格能坚挺一些,能多赚些。
通威是硅料产能全球第一,电池片产能也是全球第一。在电池片上通威相比较爱旭是后进入者,通威钱多啊,技术扩散后,很快通威产能超越爱旭还有其他企业,坐上了第一的宝座。
像晶澳这种尽可能让主材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匹配,是典型的一体化企业。那么晶科、天合光能、隆基都会在一体化上发力,一个是要平抑单环节的盈利波动,背后根本原因还是门槛降低了。
个人理解组件是主材环节最容易扩产的,门槛最低,但是很奇妙的是这一块给得估值确是最高。有人解释为渠道优势。国内的光伏组件谈渠道优势意义不大,谁便宜用谁的呗,都是上市的大企业。国外渠道有些作用,该如何评估?
通威半年报出来后,公告的硅料的扩产,没提组件,当时还有些失望。今天的中标,那么通威做组件实锤了。通威做组件优势很大,有硅料、有电池片,直接配套组件,未来干到前五问题可能性很大。
但我不觉得通威在组件上相对对手有什么成本上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咱硅料赚得多,有钱扩产。只是你在组件环节赚钱与否要看内卷程度,通威是很难独立于企业单独盈利的。
对于主材的内卷,我的做法是:
1.选择上游设备和耗材,你们随便卷,对于我来说还是利好。
2.组件估值太高,内卷后,更多是会拉低估值,可以选择一些光脚者。
3.选择差别化竞争者,在该环节是有比较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