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三:
NO.1
即便是区域最小的城投公司,在公开市场违约依然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政府平台的信誉,所以地方政府势必权衡救助的成本和救助的收益,通过保持良好的政府形象来确保融资通道的顺畅,来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更长久稳定的发展。因此这类违约风险对优质的城投平台来说是基本不存在的。
NO.2
地方政府在城投债的发行上,给予城投公司极大地倾斜,由信仰加持的城投更偏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一个区域最弱的平台债券违约,都可能会导致整个地级市甚至整个省份城投债券再融资的困难,所以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债券的按期兑付。
NO.3
城投债券的发行具有很强的政府支持痕迹。特别是在疫情后,标准化城投债券依然零违约,众多机构资金对它的投资热情大增,这也导致标准化城投债的收益率整体呈下行趋势,但这也体现了市场对城投信任的强化。
综上,目前年化收益能够达到8%及以上而且风险十分可控的产品少之又少,背靠政府平台信用的城投债是稳健型投资者非常不错的选择!
城投债暴雷的后果很严重
前段时间西部某地区城投债未能按时付息,虽然最终未违约但让市场惊出了一身冷汗,向来被视作刚性兑付的城投债居然出现了这种情况。
从法律上来说城投债与地方政府没有关系,如果真的出现大面积违约的话完全可以通过申请破产清算将债务一起带走。
每一家城投公司均是独立法人,虽然背后的实控人与大股东往往是地方财政部门或是国资委,可一是一、二是二,股东在履行完出资义务后是不需要为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
但投资者不可能这么想,人家愿意购买城投债的最大原因是安全,他们相信城投公司背后的地方政府最终会想办法筹集到兑付资金,如果这种固定思维被打破的话,城投债以及地方政府信用可能会被击穿,未来再发债时恐怕连买的人都没了。
城投转型也需要有利的区域环境,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适合城投发展的盈利性业务。不过随着城投国企化转型的推进,判断城投主体风险的难度确实在上升,可能更加需要精细化的识别。抓住城投和普通国企的本质区别,即城投依然是承担了政府某些职能,而国企更多以盈利为目的,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持有期限,我们建议采取哑铃方式。对于一些负债率较低,流动性较好的城投债,可以适当拉长久期作为底仓。但对一些负债压力较大,流动性偏差的品种,可缩短久期到一年之内,并控制持仓比例。
在国家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2022年城投债的整体风险较小。但从长期来看,合并、重组将是必经之路,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对市场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以资金安全为首要准则,秉承“用心为高净值投资者甄别、筛选安全与稳健的产品,财富交给我们,时间留给家人!”的理念,专注固定收益领域投资的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