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奥马哈多久了?
答:1962年我们创立时就搬到这儿来了。尽管当时不叫伯克希尔·哈撒韦,但这是自从我在自己卧室创设办公室以来的唯一办公室。
问:您是不是在喜欢上某种东西后就会矢志不渝?就像您的家和办公室,还有您的投资哲学。 答:如果我喜欢上什么东西,就不想改变。如果我发现自己喜欢热狗、汉堡、薯条和樱桃可乐,那我一辈子都会吃这些东西。 问:对于说“经济事务太复杂了,我搞不明白”的那些人,您会怎么说?为什么美国普通老百姓应该了解这些事务? 答:我也觉得让美国老百姓了解经济学实在有点儿难,这就像让他们了解物理学一样难。这件事需要有些经验、思想和一定的兴趣。从实践的角度看,很多人对经济学的兴趣可能比不上对气象学、物理学或生物学的兴趣。经济学很重要并不意味着千百万美国人就要去了解它。当然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是,他们都会对经济学有间接的、偶然的兴趣,因为它确实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所以各类政客可能会用经济学道理来煽动或吓唬他们。但是由于美国老百姓并不具备了解的能力,甚至都没有敏锐思考这类问题的兴趣,因此他们可能会受到肤浅观点的影响。
问:您为什么对经济学着迷? 答:我一直都很喜欢商业、投资、经济学。但是你要是问我原子怎么分裂或者人体的细胞怎么回事,我可是一塌糊涂。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事。 问:2003年,您在《财富》杂志上写了一个故事。您可以讲讲这个故事吗,以及您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答:我为《财富》杂志写了一个有关浪费村和节俭村的寓言,是为了简要说明人们习惯于长期的大规模贸易不平衡的问题。经济学往往会使人犯困,所以我觉得通过虚构出生活习惯迥然不同的两个岛屿,可能可以说明问题,否则人们就搞迷糊了。 问:这个故事的主旨是什么? 答:其要义在于如果你拥有大量财产,在这个故事中,就是一个岛屿上的村民,你可以用它来交换你每天消费的东西。你可以很长时间都这么做,但是最终当你破产时,你就不得不加倍努力工作,才能提供你日常所需,并且偿还你欠下的债,或者拿回你想要的财产。短期行为会造成长期后果,但是有时候人们短期并不考虑它。 问:这是不是我们国家和当前理念的特点呢? 答:几十年来,特别是在过去6年或8年,这个国家消费的比生产的要多得多。换句话说,它依赖于其它国家的劳动力来提供日常所需的东西。我们能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有很多东西能用来交换这些商品,也因此我们就会把我们国家一点点地交换出去。我们这么富有,所以可以长期地、大规模地这么做,但是我们不能永远这样下去。 问: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会那样? 答:这就像信用卡,我现在的信用相当不错,但如果我不工作了,不再有收入,却还是要不断花钱,我首先可以把我的财产卖掉,然后用信用卡举债度日。如果我的信誉不错,就可以长时间这样下去,但是到了一定时点就会达到极限。在那之后,我就必须开始生产出比我要消费的多得多的东西,以便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