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不建议做的5件事(上)


费雪的思维减法。


在纷繁复杂的股票世界,影响投资收益的变量似乎无穷无尽,给投资决策带来许多困扰。投资者的因应之道,要么是提高自己对多变量的理解与计算能力;要么是鼓起勇气删减思维变量,却依然维持体系的自洽与稳定。


费雪选择了后者。


费雪以惊人的魄力抹去了绝大部分变量(就像格雷厄姆干的那样),认定决定投资者长期收益的核心要素只有一个:企业本身——除此之外,其他一切要素都处于次要地位,要么不重要,要么不可知。


这是贯穿费雪4本著作的核心思想。费雪更精彩之处在于,他不单否决这些要素,还论证了为什么否决,他甚至为此写了两篇文章——《投资者的五大禁忌》、《投资者的另五大禁忌》,推荐各位读者抽空一读。


这次我们讨论费雪的“不为清单”:费雪不建议投资者做的5件事。


01

宏观预测


第一个被费雪“无视”的投资要件是宏观预测——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不可知。


费雪概括了常见的“自上而下”投资法:


1、如果根据这套方法,投资人会先收集大量经济数据,然后再从这些资料中得出一些结论,说明这家企业的短期或中期发展;


2、有些比较精明老练的投资人除了会去解读企业走向之外,还会去预测未来的利率趋势。


3、如果他们对所有这些事情的预测显示,景气状况不会有重大的恶化,他们就会判定这只股票可以买进。


4、有时候,地平线上开始乌云密布,这套流行方法的投资人便会暂时静观其变,或取消买进的决定。


他认为这种方法 “看似明智,实则愚昧。”


首先,他非常质疑宏观经济学的预测能力。


费雪认为,“人类目前的经济学知识并不足以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向,因此不可能把这套方法付诸实施。预测正确的几率太低了,实在不应该就这样冒险把自己的储蓄用于投资。”


他甚至吐槽,“以趋势预测的能力而言,目前经济学的状况只能说相当于中世纪炼金术盛行时人类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已。”


不仅如此,他还揶揄整个金融圈热衷于“猜测景气走向”,就像中世纪时人们热衷于辩论“针尖上站着几个天使”一样——“或许只要把其中一部分的才智,挪用到更有生产力的事业上,肯定乎产生巨大的成效。”


费雪称,如果投资者放弃宏观预测,聚焦在判断公司在整体的景气之中表现如何,错误研判的可能性就很低,而且会具有很大优势,因为此时投资者“把赌注下在他所了解的事情上,而不是那些单凭猜测的事物上。”


其次,费雪相信,宏观景气度只是变量之一,还有其余4个变量共同左右市场走向。如果无法理解这个概念,“金融社群对于景气下挫的持续担忧,必定会瘫痪许多有价值的投资行动。”


费雪称,“在20世纪中期的此刻,目前的景气状况只是市场中的其中一股力量,而总共至少有5股力量在作用。这所有的力量,不管是影响大众心理或直接左右经济运作,对于整体股价水准都有极度强大的影响力。


另外4股力量分别是利率趋势、政府对投资与私人企业的整体态度、长期的通货膨胀趋势,以及对旧工业带来影响的新发明与新技术;最后一项或许是当中最重要的。”


这几股力量极少同时把股价推向同一个方向,也不会有任何一股力量长时间居于领导地位。所有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多元而复杂。


故此,想要仅凭宏观景气度来推测市场走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费雪给出了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


“因此,乍看之下最危险的投资方法,其实就是最安全的方法——一旦发现值得投资的公司,就立即采取行动。”


“至于那些因为种种猜测、推论、臆想而起的恐惧或期待,只要全都一概不理就行了。”


02

短线交易


费雪体系的核心思想是,永远只押注在你知道的事情上。这个核心思想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不要押注你不知道的东西,以及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不知道的东西——比如,短期的股价走势。


“短期价格走势总是反复无常,难以预测,所以我不认为短线进出的游戏,能够像长期抱牢好股一样,一次又一次地为投资人带来丰厚报酬。”——费雪称此为基本信念。


在一篇批判市场有效性理论的文章中,这位选股大师有限度地承认市场具备有效性,不过这仅是针对短线交易策略而言——“以短期市场预测为基础进行短线进出操作,是非常难有任何收获的。单纯就这一点来说,或许许市场真的很有效率。”


但费雪期许读者应该以投资人自许,而不是只想当一个短线交易者。


费雪称,“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投资人(investors),也应该要以投资人自许,而不是操盘手(traders)。我们应该寻找获利前景杰出的投资机会,前景较差的投资标的则应该避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这都是我投资方法中的核心原则。对于付出努力且知识丰富的长线投资者在人来说,我并不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这段话真是既严格又鼓舞人心。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费雪其实是干过短线交易的。在1980年出版的《投资哲学之养成》一书中,费雪回忆过自己的短线交易日子,称,“从大萧条的谷底到1930年代末期的这段时间,我曾三次买进这家公司,每次卖出都有成功获利。”


这些交易表面上做的很值,但费雪回头看检视时,“才渐渐看清这些举动是多么地愚昧可笑”,理由是:


a. 这些事情花去了许多我原本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时间,可是所赚的钱相对于所冒的风险,根本就不值得;


b. 相较于我买进食品机械公司为客户赚的钱,或在其他情况下买进股票后持有多年所获得的长期收益相比,上述短线进出的获利显得微不足道。


c. 而且,我看过太多的短线进出操作,其中还包括一些非常聪明的操作手,所以我知道,连续三次成功意味着第四次很可能就会栽跟头。短线进出的风险,远远大于买进后长期持有那些我认为成长前景很好的公司。


这三点将短线交易的弊端讲得非常清楚。


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费雪称“我做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其中一项决定——从此以后,我把我的事业活动局限于长线投资,以此获得丰厚利益。”


03

为“躲避下跌”而卖出


几乎所有长期持股者都会面临这个困扰:“明知道”大盘要崩了、股价要跳水了,要不要卖出以躲避下跌?


费雪的答案是:不。

阅读 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