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资本张磊:为什么我总能投到最合适的创始人?(下)


03

关于风控


我们最重要的关注点是选到最合适的企业家。


这个人能不能既有格局观,又有执行力,还有很深的对变化的敏感,以及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我觉得这种人很难找,大部分人都是在某一时期对某一方面会很好,但是有的人能够通过和外面的交流把自己提升。


我的风控理念比较关注企业家的为人。


目光长远、想做大事且有大局观的企业家跟我们本身就很容易契合,而着重小利、玩零和游戏的人跟我们不太适合,也走不到一起,对我们来讲反而省了很多功夫。


当然,有的企业家可能在某个领域内受不同的人影响,突然到了某个时间点不会把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为目标。


有的人想去赚快钱了,有的人选择了更安逸的生活,我觉得这都可以理解。


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大家互相很坦诚,你要有这种变化,就很坦诚地告诉我。好在到现在我还没有遇到这种事情。


投资了最好的企业家,又如何与他们形成良性、长期的伙伴关系?


我觉得这个时候就要摆正投资者的位置。


我们这些年做得最好的就是永远摆正自己是投资人的位置,跟公司的创始人保持非常灵活的合作。


这也令我们相对比较超脱,避免在公司运营上介入太深,同时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形成的战略格局观点还可以帮助企业。


04

关于“护城河”


优秀的商业模式需要有“真正的护城河”,如何发现或者区分?


这可能永远没有正确答案。


我觉得“真正的护城河”是长期创造最大价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价值。


怎么创造这种价值,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


在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品牌是最大化、最快创造价值的“护城河”。


而随着互联网对品牌的冲击,品牌价值的“护城河”又不见得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说在网上通过意见领袖创造价值效率更高。


这个世界永恒的只有变化,“护城河”也不可能不变。


优秀的公司是当互联网大潮袭来时,能够深挖自己的“护城河”,主动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如果一家企业亘古不变,这种企业永远不值得投资。


我最看重的“护城河”是有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去挖造的“护城河”,这些人能不断地根据变化作出反应。


那些赚快钱的人逐渐会发现他的路越走越窄,坚持做长期事的人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很多人对“护城河”这个概念的认识很僵硬,就是一定要做成垄断。


实际上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思维模式。


我经常开玩笑说,做就要做成一个大的,做大了就要做成一个永恒的,永恒不就垄断了嘛?


但是我又加了一句:“早死早超生”。


什么叫早死早超生?自己要颠覆自己。


换句话说,我对“护城河”的理解,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中的“护城河”。


这个“护城河”的核心就是一句话,能不能不断地、疯狂地,创造长期价值。


如果你不能够创造长期价值,这个“护城河”就是纸老虎。


05

关于人


我最佩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巴菲特,一个是大卫·斯文森。


这两个人我都有机会比较近距离的接触。


我最佩服巴菲特的首先是他的投资能力。


另外我也十分佩服他是一个具有强烈同理心的人,英文就是empathy。


我很喜欢这种有同理心的人;同理心能使他更好地去了解年轻人,了解和他不一样的人,了解管理层。


所以今天我经常和我的管理人员说需要有同理心,这点我从他身上学到的。


他总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打个比方,假设从严格的角度来讲,有个管理层不是做到最优秀的;


但他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假设自己处在那个环境下,分析这个情况是由于这些或者那些原因造成的。


他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只站在投资者的角度。


我觉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想很不容易,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觉得这个同理心对于投资,人生,甚至家庭、人际关系,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


我也经常和小孩子交流,让他们想想,如果你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是什么样的?


同理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更好地与人产生共鸣。


阅读 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