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以来,巴菲特最引人关注的动作莫过于减持比亚迪。
而在减持比亚迪之外,最新发布的伯克希尔三季度持仓报告也带我们一窥老巴最新投资动向。
伯克希尔的总持仓市值三季度末达2960.97亿美元,略有下滑,主要由于三季度美股市场下跌。
此外,伯克希尔的组合仍然保持极高的集中度,前十大重仓股权重高达87.19%,仅第一大重仓苹果就占到了41.76%。
而巴菲特在今年多次加仓的雪佛龙和西方石油,在三季度继续加仓,持仓市值合计已超过了357亿美元,占到组合的12.06%。
而更引人关注的是,是在三季度抄底买入台积电,持股市值达41.18亿美元,成为美股中第十大重仓股。
40多亿美元抄底台积电
一举买进美股前十大重仓
从伯克希尔三季度的动作来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新进买入台积电。
从台积电的三季报来看,三季度台积电营收为6131.4亿新台币,约合202.3亿美元,同比增长47.9%,环比14.8%,创历史新高。
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2808.66亿新台币,同比增长74.74%,环比增长18.50%。
而且,台积电盈利能力极强,毛利率还超过苹果,这显示出其全球顶级的议价能力。
但近一年来,台积电的股价一路下行,
从今年初最高143.15美元/股,在10个月时间中一路跌到了59.43美元/股,股价腰斩还不止。
以伯克希尔三季度的建仓情况来看,大概率是买在了70-90美元/股这一区间。
11月以来,美国后续加息预期有所弱化,美股科技股中不少个股有所反弹,台积电股价也从底部反弹了20%,17日收盘81.48美元。
如果伯克希尔在10月下跌中继续买入,那从股价表现来看,说不定已经开始盈利了。
高瓴减持台积电
景林清仓台积电
不过,从台积电的其他机构股东来看,投资者显然持有不同意见。
从重仓台积电的前十大机构来看,减仓的机构数量要远远多于增持。
还有像刚刚披露三季度美股持仓的高瓴、景林同样在减仓台积电。
投资报统计发现,高瓴早在2020年二季度时就开始持有台积电,当时买了110万股,买得不算重。
其后的两年内,高瓴在台积电上就一直在逐步减持。截至三季度末,高瓴在台积电上持股数量仅剩10.51万股。
另一方面,景林过去在台积电上也多有参与,只不过仓位不重。
今年一季度时,景林小幅增持了台积电,但截至三季度末,景林已经清仓了台积电。
为什么买台积电?
台积电是伯克希尔屈指可数的科技股投资标的,对于苹果,老巴更愿意当成是消费股投资,此外,以前他们仅投资过IBM,Snowflake等。
抄底台积电是老巴能力圈的进一步精进,还是对于包括芯片产业在内的半导体行业的下注,还是仅仅对于台积电竞争优势的看好?
投资报从过往数年,巴菲特芒格在股东大会,媒体采访等各种场合的表述中,
精心挑选出了他们对于科技股,对于挑选胜者的方法论,对于自己能力圈扩展方向的经典论述,从中或许能窥见一斑两位大师的思路。
要么是科技,
要么是能源
(2011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股东提问:巴菲特先生和芒格先生,如果你们将再活50年,并且能够在你们的能力圈中再增加一个行业或资产类别,你们会选择哪个行业?为什么?
巴菲特: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特别喜欢前半句。(众笑)
好吧,你会——你肯定会选择一个大的行业,
因为如果我们成为一些微小行业或业务的专家,对伯克希尔来说不会有任何区别。
我会说,如果我能真正成为专家——我是说真正的专家,比几乎任何其他人在技术领域知道得更多,我认为那将是了不起的。
一个行业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巨大的赢家,也会有很多失败者。
但我们会说,在综合的大型石油公司中,他们某种程度上都相差无几。雪佛龙、埃克森、西方石油之间,你挑不出具有很大价格优势的公司。
但科技股不同,未来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业绩差距可能会非常非常大。
如果我有在这里面挑选优胜者的技能,我会比在石油公司里面挑选优胜者做得更好。
查理在这方面可能会有更好的运气,因为他对很多行业的了解都比我多。查理,你的答案是什么?
芒格:嗯,要么是科技,要么是能源。
如果高科技公司增长率可以维持,
投资他们确实可以赚大钱
(1997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
股东提问:如果有人采用你的投资哲学——构建一个由6到8只股票组成的高度集中的投资组合,并采用你的投资方法——节税、买入并持有,不过他的投资对象是像微软和英特尔那样的年增长率为30%的高科技公司,而不是你投资组合中增长率通常只有15%的公司。你觉得他这样做获得的回报率能否达到伯克希尔历史回报率的两倍?
巴菲特:如果微软和英特尔的表现达到可口可乐和吉列的两倍,这种方法肯定能取得两倍于我们的回报率。
问题的关键是,能够识别那些你能理解、并对它们的情况非常肯定的企业。
许多人都懂微软和英特尔,但查理和我不懂,如果你懂这些企业,你就有机会评估它们的价值。
如果你觉得它们的价格很合理,有美妙的发展前景,如果你的判断是对的,将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有一大堆企业,查理和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评估它们的价值,这一点也不会让我们烦恼。
我们不知道可可豆或者卢布以后的价格走势,对于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我们也不觉得自己掌握了对其进行估值的知识。
期待有人懂世界上的每一家企业,可能过分了一点。
无论如何,我们只是发觉有些企业比其他企业难理解得多。
当我说懂时,我的意思是,你非常清楚10年之后公司的情况将是什么样的。
我对许多企业的理解都不足以让我产生这种信心,不过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
幸运的是,就像你说的那样,我只需要真正懂几家企业就够了,可能是6家或8家。
阅读 1330